今天给各位分享清明粿怎么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清明粿的由来和寓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粿怎么组词???????????????????
粿是广东潮汕、福建、海南、台湾等地区传统的一类汉族小食。本是指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粉后制作成的食品,后引申为糕点、点心的统称。即是说,粿在华南部分地区的方言中是糕饼典型一类的解馋小食的总称,在中国海南省和客家人居住区也称作“粄”。“粿”因加入各种配料而衍生出各种称法,如甜粿、菜头粿、草仔粿、芋粿、白粿等。“粿”要花费时间制作,并非日常家庭主食,通常是只有在年节祭拜时才会特别制作的供品。
组词:粿条、桃粿、清明粿等。
清明果的来历
清明果是清明佳节的美食,欢迎阅读我整理提供的清明果的来历,欢迎阅读。
清明果的来历
清明果也叫绵菜饴、清明饴,民间采用古老的制作方法,用原始的石器工具捣制,外皮用艾叶做成,软糯有嚼劲,回味更悠长,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
传说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在村里添兵设岗,防止出村人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我特别推荐
我特别推荐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三月节。起源于我国古时著名的气象学著作《历书》“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
1、清明节起源始于古代皇帝和将军的“墓祭”仪式。后来,在这一天,人们也照做,祭拜祖先,扫墓。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习俗。最初,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唐朝来的时候,朝拜扫墓的日子被定为寒食节。
2、“清明节”的名字也来自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105天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持续15天。作为一个节气,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充满活力,天气晴朗,田野明亮干净,大自然处处充满活力。用“清明”这个词来称呼这一时期是恰当的。
3、冬至后105天被称为冷食。在过去,火和冷食是被禁止的,所以它也被称为“寒节”和“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在绵山被烧死,晋文公下令禁止生火。介子推来自山西,所以冷食习俗最早流行于山西。在过去,冷的食物会引起火灾。第二天,王宫里举行了一场为生火而钻孔的仪式。人们还用柳条互相乞求生火。
清明节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假期安排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有些地方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2014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七日。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一、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二、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三、吃青团(清明粿)
在江南一带地区清明时期总会吃一种特别的美食——清明粿,也有地方叫做青团、糍耙、艾草团子、艾草饼等。清明粿多用艾草制作而成,加入糯米粉或者大米粉揉捏而成,内衬以白糖,豆沙、肉馅、菜馅等。口味或甜或咸,软糯可口。
四、斗鸡
斗鸡曾经盛行于明清时期,是古代达官贵人地主阶级的贵族游戏。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便有记载。但是清中期之后,斗鸡慢慢消失了。
五、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1、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清明》2、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宋·杨万里《寒食上冢》
3、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宋·王禹俏《清明》
5、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6、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唐·戴叔伦《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7、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8、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唐·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9、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清明》
10、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清明祭诗》
清明粿怎么做
1:办青。宜去干净草地采撷,切勿采来被动物粪便、化学农药等等污染的青。 2:打青。先摘叶揉搓出汁,(这个步骤男人很难看见,有请内行人补上。) 3:馅料:冬笋、猪肉、豆腐、雪菜、大蒜,全部切成丁炒熟,带些许汤汁,装盆备用。(口水在此时酝酿) 4:揉粉。采用优质晚米粉,与揉制好的青拌匀,反复揉压。(太极拳的基本拳法、掌法) 5:上蒸。将清明果排列在洗净湿润的白纱布上,宜猛火隔水蒸。 6:出笼。待闻到青香四溢,即可开笼,此时需用麦草扇进行快速降温,如是,清明果个个翠绿油亮,色鲜味长。
庆元清明粿
庆元的“清明粿”别具一格,其主料是粳米,辅料则是以炊熟的香菜干为主,配之肉丝、香菇丁、嫩笋碎等等。制作方法是将佐料入锅,加入油盐红酒之类香料,烹烧熟后,倒入粳米饭中捣拌均匀,再用木槌轻轻杵之,杵软后捏成鹅蛋形状的饭团,即为“清明粿”。
编辑本段顺昌清明粿
顺昌清明粿系用野生的“龙菇草”的嫩叶和花蕊,揉在粳米臼成的米粿之中,内包豆粉或腌菜等物,以供先灵和自家食用,其风味鲜美,清香扑鼻。不过,这清明粿虽然好吃,但其中的糯米可一定得当心,不可一次性大量食用。
编辑本段福州清明粿(菠菠粿)
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编辑本段武夷清明粿
即鼠曲粿。是武夷山人精工细作而成的绝妙点心。 在清明前,采摘鲜嫩的鼠曲草捣烂,取用草汁和 入米浆,蒸熟,包上香菇、笋丝、肉丝、腌菜等制成的馅,做成绿色的大饺子。农村还有不包馅做成砖块大小 的粿。特点是保存时间长。
粿怎么读
“粿”字的读音是:guǒ
部首:米
笔画:14
五笔:OJSY
郑码:UFKF
释义:
1.米粉或面粉。
2.净米。
3.米食。
相关组词:
1.白粿[bái guǒ]
白粿是用优质粳米饭舂制而成的,至今仍是福州地区过年过节的主食之一。
2.菜头粿 [ cài tóu guǒ ]
菜头粿也就是萝卜糕,南方多数城市都有的小吃,但是福州人的菜头粿里面会加入特殊的材料——紫菜。
3.菠菠粿 [ bō bō guǒ]
菠菠粿(清明粿)是福州地区特有的清明节供品。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成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糯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红豆等为馅捏制而成的。
4.麻籽粿 [ má zǐ guǒ ]
江西上饶特色小吃。
5.棉城鲎粿 [ mián chéng hòu guǒ ]
鲎粿是潮阳棉城特有的汉族传统名小食,是富有潮阳乡土味食品。
清明粿子怎么做凉了也软糯好吃?
做法如下
材料
粽叶或香蕉叶或月桃叶40小张糯米粉800g蓬莱米粉200g煮熟的艾草200g糖100g水600~650cc红葱头四两猪绞肉半斤菜圃米(干的)四两虾皮二两香菇10朵米酒两大匙酱油四大匙糖或味霖一又二分之一大匙沙拉油两大煎匙五香粉一又二分之一小匙胡椒粉一小匙油葱酥半碗量
做法
1
1、将所有馅料切丁准备,菜圃米冷水泡开(约20分),洗净切小段并将其拨松才好拌炒。2、艾草取其叶舍弃梗洗净,水煮约五分钟去青。配方中取300cc的水加糖放入果汁机打成汁备用(不用过筛喔)。
2
红葱头切末开小火炒至微金黄
3
加入猪绞肉(维持小火)炒至肉末焦黄(约五分钟),入米酒呛锅加入糖炒至溶化,续入香菇炒出香味,加入五香粉、胡椒粉拌炒,此时开文火依序加入虾皮、菜圃米、酱油拌炒颜色均匀,最后加入油葱酥拌匀熄火。
4
粉类加入艾草汁跟剩余的水(水要慢慢加,不可一次倒入)揉成团不沾手,取其十分之一分成三份压扁,烧一锅水煮成粿粹。再将粿粹沥干加入粉团中,再次揉匀(小心烫手)。揉好的面团是有弹性的喔!盖上湿布备用,避免接触空气面团干硬。
5
将面团分成70克包入馅料、整形。并在粿皮上涂上沙拉油,防止干裂、黏叶。中大火蒸五分钟掀盖让它冷却一下,此目的是避免蒸好时粿皮塌陷,此步骤共进行三次,蒸的时间约20~23分钟。蒸好出炉后可以再一次抹上油才不会黏在袋子上喔。
清明粿怎么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清明粿的由来和寓意、清明粿怎么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