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康熙己卯是公元多少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康熙己酉是哪一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光绪己卯年是公元哪一年,康熙己卯年是哪一年
光绪己卯年是公元哪一年
图为三军台老大桥
三军台忆旧(上)鉴古堂祠堂与三军台码头 题记:湖北孝感老澴河,自河口大堤东行18里,在三军台与磙子河(现名槐荫河)交汇,形成河宽水深,波平浪静的三汊河水面。1959年老澴河断源之前,这里船只南来北往,樯帆林立。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杵动时归客情。”课题组在毛峰先生的指导下,多次深入三军台社区(包括老台子、嫩台子)调查采访、认真拍摄,取得许多一手资料。笔者分析汇总资料,现就三军台与老澴河改造密切相关的四个问题,分成上、下两节,呈与读者分享。 鉴古堂祠堂 鉴古堂祠堂,坐落在三军帅府小区对面。主堂的建筑面积,大约30米,院落颇为精致,纵横不过百余米。其,目前尚有数百米的空地。它,就是三军社区孙氏投资60余万元兴建,且落成只有七年时间的新祠堂。 该祠堂的前身,为三合堂孙氏支祠。三合堂支祠,建于清乾隆15(庚午)年,即公元1750年,迄今有270多年。由于年代久远,三合堂仅存青石门档一块,门档朝外一面刻有梅花鹿。孙氏后人,湖北工程学院孙守学教授考证,该门档应有两块,分别刻有蝙蝠、梅花鹿;喜鹊和丹顶鹤,分别寓意福、禄、禧、寿。该祠堂对传承族间文明,做出过历史贡献。 突破一门一氏的些小局限,融入发展的宏大格局。鉴古堂祠堂,是三合堂支祠的忠实继承和全面跃升。据《澴东孙氏谱》记载,清光绪己卯年,即公元1879年,孙氏家族在三军台的嫩台子,修建祠宇期年告成,并正式命名曰鉴古堂,至今已有140年。鉴古,本意为值得警戒和借鉴的往事。更名鉴古祠堂,深远的寓意是:以古鉴今,鉴古知今;鉴往知来,不违天时;顺应时势,与时俱进。 光绪年建在嫩台子的鉴古堂,有上下两重,一进五间,其中中堂三间,厢房各一间。祠堂周边,有护祠河道。1945年,开始在鉴古堂办私塾。族中子女,在此启蒙。办学质量,与县小学,可有一比,其中的洋鼓洋号队,为全县当年独一无二。1951年祭产收归国有,该小学命名为“鉴古小学”。 1954年老祠堂被洪水冲垮,祠堂位置以后易主而不复存在。1956年,孙氏门宗商议,举全族之力,兴建一所四合院式小学。并将私立“鉴古小学”,改为三军台公立小学,统配教师,扩大生源,邻村的适龄儿童,很多在该小学就读。1972-1983年,增设三军中学,生源覆盖龙店、卧龙、朋兴三个区(四个公社)的十个村。 以后,经济条件宽裕。2011年,孙氏家族专班人马,启用多方才俊,广泛收集史料,精心撰制新篇,族内募集善款,聘请能工巧匠,在三军台老台子现址,高规格重建鉴古祠堂。依据旧制,新建的鉴古祠堂坐北朝南,五步台阶,砖混结构,仿古有据:琉璃瓦面,翘角飞檐,绘梁画栋,檐廊环绕,石材护栏,进深15尺,阔30尺,高25尺8寸。祠宇正面用大理石阴刻“鉴古堂”三个金色大字。门楣上,有“伐莒奇功”、“封候燕山”绘画牌匾。旨在颂扬受姓始祖孙书,明初燕山候孙兴祖两大风云人物。 祠堂里面,神主左右,上下并排,分别立有远祖和澴东先祖的牌位。孙氏先祖中的杰出人物,均有神情并茂的绘画图片。其中有始祖孙书,兵孙武,军事家孙膑,吴国大帝孙权,太宗景帝孙休,映雪读书孙康,孙思邈,还有国父的塑像……大纵深,全方位概括展示了孙氏先祖的丰功伟绩和不朽风范。 该祠堂的神龛两则,浓墨重彩书写对联:安世祖端卧澴东荫庇故园候门代有人才出,立灵地雄进万方忠孝相顾一脉精诚兴中华。该联纵贯古今,气贯长虹,充满天下为公的大爱情怀,洋溢着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阳刚之气。其中“安世祖端卧澴东”,“立灵地雄进万方”鲜明突出了老澴河与三军台的地域特点。该联既将先祖业绩后昆,便于族中子孙展拜;同时也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可供瞻仰与缅怀。 澴东河畈蛮荒之地,原本地广而人稀。三军台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好地方,其起源发展与澴东崔氏、孙氏等家族都密切相关。在立草为标,捐税为地的明代,先有崔氏在此拓荒。崔氏人丁不旺,引来澴东孙氏加盟。孙氏加盟的具体时间,是514年前的明朝中期。明初开国功臣孙氏忠愍公,赐葬孝邑大东门外之龙泉井。为举祭展拜之便,澴东孙氏始祖念声公,于公元1505年,择址澴河之滨,被湖(董家湖)面河,披榛劈土,筑台卜宅,命名三军台居焉。一直到初期,这个地方仍属河湖沼泽地带,不时会被两河淹没。艰苦创业,是竹炉壁灶维持生计。经过历代垦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军台才成为孝感城东的一方宝地,老台子的居住人口,由初的不足400人,扩展到现在1.5万人。在70年时间里,人口增长37.5倍,成为城东的一个大型社区。 三军台码头 作为城东门户,三军台的富庶,与两河交汇,特别是与老澴河四通八达有天然 。在1959年老澴河断源之前,三军台渔业、水运发达。其中船民,在该村落曾占70%以上。孙家先辈,专题研究河洛之学的有第9世祖荣焯,晚年著有对竹轩文集族内共享。
三军台码头经济繁荣。其老码头,高约三丈,宽有一米多,自下而上,用石头累积铺就,就高程和规模而言,仅次于孝感老城的城隍潭大码头。该码头比较陡峭,小孩在上面爬坡,需要大人携带,以防掉进大河里。跨过码头,沿岸街道有各种商业 点。其中早点有油条豆浆,晚餐有饼铺饭馆;衣料布匹,日常杂货,店铺为数众多。还有医药门店,随时应诊购药……码头附近,还曾有地下党的红色交通 。 三军台孙氏, 立反帝反潮头,与近代关系密切的著名人物,首推孙锦章先生。锦章先生与先生同科、同学,同为是清末秀才。他不仅 锦秀,而且积极加入先生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的武昌首义。他在黎元洪鄂军都督府任过要职,以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李洞章、丁润石、乐继韶、王百强、颜光弟、范、涂光绪等一大批党人。1937年,战争爆发,公以大义为重,毅然决然送子侄伯勋、启勋和藻勋到延安,到前线…… 澴东孙氏的原居人口,在三军台老台子占90以上。在这个意义范畴内,用客观公允的观点看,澴东孙氏的家族史,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三军台社区的发展史。三军台的变迁拓展,与三军台的孙氏文化,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三军台孙氏的文化基因,集中表现为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忠孝兼备,省己待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深谋远虑,敢为人先。计划经济时代,交公粮税费,一直走在前列。上水利工程,上级经常把最难完成的河段,交给三军台大队。即使是龙舟比赛,在老澴河不争之一,也往往不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1959年老澴河断源之后,三军台率先转行改业,从水域经济改为陆地经济。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大步发展业与建筑业。抓住的大好时机,三军台的商贸经济异军突起,其中两水产业:水产、水果产业,买全国,卖全国,远近有名。作为城郊,在水、电、气等安装使用方面,在孝南全区屡屡拔得头筹。宜居环境方面,楼房林立,绿化美化,相关设施的现代化程度高,许多人称其为孝感的小城。 鉴古祠堂的修缮与使用。 我们这个,历尽坎坷而不屈不挠,筚路蓝缕而愈战愈强。总有一种精神,在里面支撑。历史是一面镜子,总能指导我们前进。澴东孙氏的优秀文化基因,始终值得借鉴。 鉴古祠堂历史内涵丰富,表现的内容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在老澴河两岸沿线,在目力所见的范围内,这是唯一历史脉络清晰,具有更多正能量,人文价值较大的祠堂。该祠堂基础条件颇好,但目前属于孙氏私家祠堂,维修不够及时,管理不够规范,效能发挥不够充分,并已出现屋顶局部损毁等问题。如果能够拓展为鉴古祠堂文化园,纳入城区公园和老澴河景点范围,应该更有利于其传承与发展。 三军台码头的修复。 三军台社区,按照功能分区,主于经济贸易和智慧居住区,但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恢复澴荫河与老澴河的通航,三军台将再度成为两河交汇的一个枢纽。在三军台一侧,恢复重建船码头,应该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图为 和毛峰在现场采访
本专题调查,由毛峰先生拍摄。在酷热难当的时间里,李维亮、罗炯、张豫华、王红英等先后踊跃参与调查和拍摄。本专题调查,得到三军台嫩台子(星火)、老台子社区主要负责人的鼎力支持,得到勋亮、改改、自成等孙氏宗亲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苏格清
编辑 图片 李维亮
以上就是与光绪己卯年是公元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祠堂文化的分享。看完康熙己卯年是哪一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辛丑年到康熙己卯年有多少年?
康熙三十八年是己卯年,是公元1699年;到2021年已经有322年了;2021-1699=322年
一六七七年清朝什么年号
清代年号表
清(公元1616年至公元1911年)
天命 元年 丙辰 公元 1616年 天命 二年 丁巳 公元 1617年
天命 三年 戊午 公元 1618年 天命 四年 己未 公元 1619年
天命 五年 庚申 公元 1620年 天命 六年 辛酉 公元 1621年
天命 七年 壬戌 公元 1622年 天命 八年 癸亥 公元 1623年
天命 九年 甲子 公元 1624年 天命 十年 乙丑 公元 1625年
天命 十一年 丙寅 公元 1626年
天聪 元年 丁卯 公元 1627年 天聪 二年 戊辰 公元 1628年
天聪 三年 己巳 公元 1629年 天聪 四年 庚午 公元 1630年
天聪 五年 辛未 公元 1631年 天聪 六年 壬申 公元 1632年
天聪 七年 癸酉 公元 1633年 天聪 八年 甲戌 公元 1634年
天聪 九年 乙亥 公元 1635年 天聪 十年 丙子 公元 1636年
天聪 十一年 丁丑 公元 1637年 天聪 十二年 戊寅 公元 1638年
天聪 十三年 己卯 公元 1639年 天聪 十四年 庚辰 公元 1640年
天聪 十五年 辛巳 公元 1641年 天聪 十六年 壬午 公元 1642年
天聪 十七年 癸未 公元 1643年
顺治 元年 甲申 公元 1644年 顺治 二年 乙酉 公元 1645年
顺治 三年 丙戌 公元 1646年 顺治 四年 丁亥 公元 1647年
顺治 五年 戊子 公元 1648年 顺治 六年 己丑 公元 1649年
顺治 七年 庚寅 公元 1650年 顺治 八年 辛卯 公元 1651年
顺治 九年 壬辰 公元 1652年 顺治 十年 癸巳 公元 1653年
顺治 十一年 甲午 公元 1654年 顺治 十二年 乙未 公元 1655年
顺治 十三年 丙申 公元 1656年 顺治 十四年 丁酉 公元 1657年
顺治 十五年 戊戌 公元 1658年 顺治 十六年 己亥 公元 1659年
顺治 十七年 庚子 公元 1660年 顺治 十八年 辛丑 公元 1661年
康熙 元年 壬寅 公元 1662年 康熙 二年 癸卯 公元 1663年
康熙 三年 甲辰 公元 1664年 康熙 四年 乙巳 公元 1665年
康熙 五年 丙午 公元 1666年 康熙 六年 丁未 公元 1667年
康熙 七年 戊申 公元 1668年 康熙 八年 己酉 公元 1669年
康熙 九年 庚戌 公元 1670年 康熙 十年 辛亥 公元 1671年
康熙 十一年 壬子 公元 1672年 康熙 十二年 癸丑 公元 1673年
康熙 十三年 甲寅 公元 1674年 康熙 十四年 乙卯 公元 1675年
康熙 十五年 丙辰 公元 1676年 康熙 十六年 丁巳 公元 1677年
康熙 十七年 戊午 公元 1678年 康熙 十八年 己未 公元 1679年
康熙 十九年 庚申 公元 1680年 康熙 二十年 辛酉 公元 1681年
康熙 二十一年 壬戌 公元 1682年 康熙 二十二年 癸亥 公元 1683年
康熙 二十三年 甲子 公元 1684年 康熙 二十四年 乙丑 公元 1685年
康熙 二十五年 丙寅 公元 1686年 康熙 二十六年 丁卯 公元 1687年
康熙 二十七年 戊辰 公元 1688年 康熙 二十八年 己巳 公元 1689年
康熙 二十九年 庚午 公元 1690年 康熙 三十年 辛未 公元 1691年
康熙 三十一年 壬申 公元 1692年 康熙 三十二年 癸酉 公元 1693年
康熙 三十三年 甲戌 公元 1694年 康熙 三十四年 乙亥 公元 1695年
康熙 三十五年 丙子 公元 1696年 康熙 三十六年 丁丑 公元 1697年
康熙 三十七年 戊寅 公元 1698年 康熙 三十八年 己卯 公元 1699年
康熙 三十九年 庚辰 公元 1700年 康熙 四十年 辛巳 公元 1701年
康熙 四十一年 壬午 公元 1702年 康熙 四十二年 癸未 公元 1703年
康熙 四十三年 甲申 公元 1704年 康熙 四十四年 乙酉 公元 1705年
康熙 四十五年 丙戌 公元 1706年 康熙 四十六年 丁亥 公元 1707年
康熙 四十七年 戊子 公元 1708年 康熙 四十八年 己丑 公元 1709年
康熙 四十九年 庚寅 公元 1710年 康熙 五十年 辛卯 公元 1711年
康熙 五十一年 壬辰 公元 1712年 康熙 五十二年 癸巳 公元 1713年
康熙 五十三年 甲午 公元 1714年 康熙 五十四年 乙未 公元 1715年
康熙 五十五年 丙申 公元 1716年 康熙 五十六年 丁酉 公元 1717年
康熙 五十七年 戊戌 公元 1718年 康熙 五十八年 己亥 公元 1719年
康熙 五十九年 庚子 公元 1720年 康熙 六十年 辛丑 公元 1721年
康熙 六十一年 壬寅 公元 1722年
雍正 元年癸卯 公元 1723年 雍正 二年甲辰 公元 1724年
雍正 三年乙巳 公元 1725年 雍正 四年丙午 公元 1726年
雍正 五年丁未 公元 1727年 雍正 六年戊申 公元 1728年
雍正 七年己酉 公元 1729年 雍正 八年庚戌 公元 1730年
雍正 九年辛亥 公元 1731年 雍正 十年壬子 公元 1732年
雍正 十一年 癸丑 公元 1733年 雍正 十二年 甲寅 公元 1734年
雍正 十三年 乙卯 公元 1735年
乾隆 元年 丙辰 公元 1736年 乾隆 二年 丁巳 公元 1737年
乾隆 三年 戊午 公元 1738年 乾隆 四年 己未 公元 1739年
乾隆 五年 庚申 公元 1740年 乾隆 六年 辛酉 公元 1741年
乾隆 七年 壬戌 公元 1742年 乾隆 八年 癸亥 公元 1743年
乾隆 九年 甲子 公元 1744年 乾隆 十年 乙丑 公元 1745年
乾隆 十一年 丙寅 公元 1746年 乾隆 十二年 丁卯 公元 1747年
乾隆 十三年 戊辰 公元 1748年 乾隆 十四年 己巳 公元 1749年
乾隆 十五年 庚午 公元 1750年 乾隆 十六年 辛未 公元 1751年
乾隆 十七年 壬申 公元 1752年 乾隆 十八年 癸酉 公元 1753年
乾隆 十九年 甲戌 公元 1754年 乾隆 二十年 乙亥 公元 1755年
乾隆 二十一年 丙子 公元 1756年 乾隆 二十二年 丁丑 公元 1757年
乾隆 二十三年 戊寅 公元 1758年 乾隆 二十四年 己卯 公元 1759年
乾隆 二十五年 庚辰 公元 1760年 乾隆 二十六年 辛巳 公元 1761年
乾隆 二十七年 壬午 公元 1762年 乾隆 二十八年 癸未 公元 1763年
乾隆 二十九年 甲申 公元 1764年 乾隆 三十年 乙酉 公元 1765年
乾隆 三十一年 丙戌 公元 1766年 乾隆 三十二年 丁亥 公元 1767年
乾隆 三十三年 戊子 公元 1768年 乾隆 三十四年 己丑 公元 1769年
乾隆 三十五年 庚寅 公元 1770年 乾隆 三十六年 辛卯 公元 1771年
乾隆 三十七年 壬辰 公元 1772年 乾隆 三十八年 癸巳 公元 1773年
乾隆 三十九年 甲午 公元 1774年 乾隆 四十年 乙未 公元 1775年
乾隆 四十一年 丙申 公元 1776年 乾隆 四十二年 丁酉 公元 1777年
乾隆 四十三年 戊戌 公元 1778年 乾隆 四十四年 己亥 公元 1779年
乾隆 四十五年 庚子 公元 1780年 乾隆 四十六年 辛丑 公元 1781年
乾隆 四十七年 壬寅 公元 1782年 乾隆 四十八年 癸卯 公元 1783年
乾隆 四十九年 甲辰 公元 1784年 乾隆 五十年 乙巳 公元 1785年
乾隆 五十一年 丙午 公元 1786年 乾隆 五十二年 丁未 公元 1787年
乾隆 五十三年 戊申 公元 1788年 乾隆 五十四年 己酉 公元 1789年
乾隆 五十五年 庚戌 公元 1790年 乾隆 五十六年 辛亥 公元 1791年
乾隆 五十七年 壬子 公元 1792年 乾隆 五十八年 癸丑 公元 1793年
乾隆 五十九年 甲寅 公元 1794年 乾隆 六十年 乙卯 公元 1795年
嘉庆 元年 丙辰 公元 1796年 嘉庆 二年 丁巳 公元 1797年
嘉庆 三年 戊午 公元 1798年 嘉庆 四年 己未 公元 1799年
嘉庆 五年 庚申 公元 1800年 嘉庆 六年 辛酉 公元 1801年
嘉庆 七年 壬戌 公元 1802年 嘉庆 八年 癸亥 公元 1803年
嘉庆 九年 甲子 公元 1804年 嘉庆 十年 乙丑 公元 1805年
嘉庆 十一年 丙寅 公元 1806年 嘉庆 十二年 丁卯 公元 1807年
嘉庆 十三年 戊辰 公元 1808年 嘉庆 十四年 己巳 公元 1809年
嘉庆 十五年 庚午 公元 1810年 嘉庆 十六年 辛未 公元 1811年
嘉庆 十七年 壬申 公元 1812年 嘉庆 十八年 癸酉 公元 1813年
嘉庆 十九年 甲戌 公元 1814年 嘉庆 二十年 乙亥 公元 1815年
嘉庆 二十一年 丙子 公元 1816年 嘉庆 二十二年 丁丑 公元 1817年
嘉庆 二十三年 戊寅 公元 1818年 嘉庆 二十四年 己卯 公元 1819年
嘉庆 二十五年 庚辰 公元 1820年
道光 元年 辛巳 公元 1821年 道光 二年 壬午 公元 1822年
道光 三年 癸未 公元 1823年 道光 四年 甲申 公元 1824年
道光 五年 乙酉 公元 1825年 道光 六年 丙戌 公元 1826年
道光 七年 丁亥 公元 1827年 道光 八年 戊子 公元 1828年
道光 九年 己丑 公元 1829年 道光 十年 庚寅 公元 1830年
道光 十一年 辛卯 公元 1831年 道光 十二年 壬辰 公元 1832年
道光 十三年 癸巳 公元 1833年 道光 十四年 甲午 公元 1834年
道光 十五年 乙未 公元 1835年 道光 十六年 丙申 公元 1836年
道光 十七年 丁酉 公元 1837年 道光 十八年 戊戌 公元 1838年
道光 十九年 己亥 公元 1839年 道光 二十年 庚子 公元 1840年
道光 二十一年 辛丑 公元 1841年 道光 二十二年 壬寅 公元 1842年
道光 二十三年 癸卯 公元 1843年 道光 二十四年 甲辰 公元 1844年
道光 二十五年 乙巳 公元 1845年 道光 二十六年 丙午 公元 1846年
道光 二十七年 丁未 公元 1847年 道光 二十八年 戊申 公元 1848年
道光 二十九年 己酉 公元 1849年 道光 三十年 庚戌 公元 1850年
咸丰 元年 辛亥 公元 1851年 咸丰 二年 壬子 公元 1852年
咸丰 三年 癸丑 公元 1853年 咸丰 四年 甲寅 公元 1854年
咸丰 五年 乙卯 公元 1855年 咸丰 六年 丙辰 公元 1856年
咸丰 七年 丁巳 公元 1857年 咸丰 八年 戊午 公元 1858年
咸丰 九年 己未 公元 1859年 咸丰 十年 庚申 公元 1860年
咸丰 十一年 辛酉 公元 1861年
祺祥 元年 壬戌 公元 1862年
同治 元年 癸亥 公元 1863年 同治 二年 甲子 公元 1864年
同治 三年 乙丑 公元 1865年 同治 四年 丙寅 公元 1866年
同治 五年 丁卯 公元 1867年 同治 六年 戊辰 公元 1868年
同治 七年 己巳 公元 1869年 同治 八年 庚午 公元 1870年
同治 九年 辛未 公元 1871年 同治 十年 壬申 公元 1872年
同治 十一年 癸酉 公元 1873年 同治 十二年 甲戌 公元 1874年
光绪 元年 乙亥 公元 1875年 光绪 二年 丙子 公元 1876年
光绪 三年 丁丑 公元 1877年 光绪 四年 戊寅 公元 1878年
光绪 五年 己卯 公元 1879年 光绪 六年 庚辰 公元 1880年
光绪 七年 辛巳 公元 1881年 光绪 八年 壬午 公元 1882年
光绪 九年 癸未 公元 1883年 光绪 十年 甲申 公元 1884年
光绪 十一年 乙酉 公元 1885年 光绪 十二年 丙戌 公元 1886年
光绪 十三年 丁亥 公元 1887年 光绪 十四年 戊子 公元 1888年
光绪 十五年 己丑 公元 1889年 光绪 十六年 庚寅 公元 1890年
光绪 十七年 辛卯 公元 1891年 光绪 十八年 壬辰 公元 1892年
光绪 十九年 癸巳 公元 1893年 光绪 二十年 甲午 公元 1894年
光绪 二十一年 乙未 公元 1895年 光绪 二十二年 丙申 公元 1896年
光绪 二十三年 丁酉 公元 1897年 光绪 二十四年 戊戌 公元 1898年
光绪 二十五年 己亥 公元 1899年 光绪 二十六年 庚子 公元 1900年
光绪 二十七年 辛丑 公元 1901年 光绪 二十八年 壬寅 公元 1902年
光绪 二十九年 癸卯 公元 1903年 光绪 三十年 甲辰 公元 1904年
光绪 三十一年 乙巳 公元 1905年 光绪 三十二年 丙午 公元 1906年
光绪 三十三年 丁未 公元 1907年 光绪 三十四年 戊申 公元 1908年
宣统 元年 己酉 公元 1909年 宣统 二年 庚戌 公元 1910年
宣统 三年 辛亥 公元 1911年
己卯年是指哪一年
是公元1879年。
光绪己卯年是公元1879年,农历己卯年(兔年),清德宗光绪五年。己卯年是我古代干支历法纪年中一些年份的称谓,它并不是特定的某一年份。
己卯年就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大概对应的公历年份如1999、1939、1879···(60年一周期)。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19,或年份数,除以10的余数是9,除以12的余数是7,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己卯年”。
康熙乙卯年是公元几年
康熙乙卯年是公元1675年,明永历二十九年,清康熙十四年,日本延宝三年,中国农历乙卯年(兔年)。
乙卯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915、1975、2035···(60年一周期) 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康熙王朝年份表
康熙元年(1662年 壬寅)
康熙二年(1663年 癸卯)
康熙三年(1664年 甲辰)
康熙四年(1665年 己巳)
康熙五年(1666年 丙午)
康熙六年(1667年 丁未)
康熙七年(1668年 戊申)
康熙八年(1669年 己酉)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壬寅)
关于康熙己卯是公元多少年和康熙己酉是哪一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