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火把节是怎么过的,以及火把节是如何过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过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要连续过三天。第一天打牛杀猪宰羊准备丰盛食物,晚上耍火把游山绕地,这时青年们聚集一起玩火把,唱“都格啦”(即火把节到了,快来玩耍。)的火把节歌。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热闹而隆重,活动内容众多。届时,举行传统的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年轻女子则跳起欢乐的节日舞“都荷舞”。第三天,继续过节,不过活动不如头两天热烈、隆重。
火把节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充满着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娱体育活动妙趣横生、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使整个节日似乎成了人人参加的大型彝族服装展示会,使节日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火把节的习俗,彝族各地区各支系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因不同的习惯而不同。有些地方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习俗,有些地方则其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演变发展。例如:凉山彝族圣乍地区和所地地区过火把节时有些细节就不一样。所地地区的妇女火把节时在野外过节的场所必须举行“都荷舞”,圣乍地区就没有这种边歌边走的活动形式。凉山地区和云南、贵州地区差别就更大。例如:云南双柏县者柯盲村彝族火把节习俗是,先由毕摩唱彝族先民迁徙词,唱完后由一草人(即身披草衣的人)高举象征男性生殖器的模型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唱《哭母调》。唱词内容包括母亲生儿育女的功德及对母亲的怀念等,全部《哭母调)要唱一整天,草人边唱边做性交、怀孕、生产的模拟动作,表演小孩向母亲要食物及得到食物后表示感谢的动作。屋子外面,长老也唱《哭母调》,长老领唱,群众合唱,一边挥舞火把一边唱,唱一句,舞一下火把。
彝族特有的节日就是火把节,火把节究竟是怎么过的?
我们都知道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就会在彝族地区举行,它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火把节的起源
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它的目的也是期望用火来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并且有着这样的说法:相传在远古时候,天上的大理神思恩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比赛摔跤。思恩惹阿比战败后却在天上搬弄是非,于是天神大怒,向地下撒下许多害虫,破坏人们的庄稼,导致人们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于是俄体拉巴带领大家用火来驱虫驱害,最终战胜了天神。也就有了“火把节”。
火把节的风俗
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传说这天二十八星宿刚好绕天空一周,相当与一年刚好轮回一次,所以火把节相当于彝族的新年。在火把节期间人们会以于松木和松目子扎成大火把竖在寨子中,各家各户在门前竖起小火把,在入夜时分点燃,整个寨子灯火通明。同时,人们还会手持小火把在田间、宅子外绕行,将火把插在田间地头。寨子里的男男女女围绕这火把载歌载舞,彻夜不眠。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在这期间期间,人们还会开展斗牛、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活动。
如今,火把节也不只是彝族同胞欢聚节日的载体,它独特的文化风情、特色民族活动,也成为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的窗口,大家向往参与这场饕餮盛宴。因此,每年火把节,都有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彝族地区,去探索更多神秘古老的彝族民族文化,感受彝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吃特色的彝族美食.....
白族的火把节_他们都是怎么过的?
火把节 是云南地区非常重要的节日,他们对于这个节日会非常隆重认真的准备。那么关于白族的火把节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他们火把节都是怎么过的呢?
白族的火把节都是在每年的六月份进行,当地人称之为六月狂欢。在当地的白族人心中,这个节日是非常隆重的,基本上是比春节还隆重。每个村寨都会举行火把节,家家户户都准备好吃的。
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团聚。火把节前,遍街卖的都是火把节的标志物用竹篾彩纸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纸火香袋以及专供妇女用来染红指甲的凤仙花根等等,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关于火把节的缘由,白族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故火把节时白族青年妇女都要染红指甲以示纪念。有的地区火把节当天小伙子们还要举行跑马活动,海东一带还举行赛船,都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节日当天人们停止一切生产劳作,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竖大火把的地点,在热闹的唢呐鼓乐声中忙着扎制大火把,老爷爷们演奏洞经古乐,老奶奶们齐声念诵经文。当家妇女便要带着孩子备上盐、米、酒、茶到田间焚香祝祷,祝愿五谷丰登。
每个村寨或片区都要共竖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树,通体用柴禾或竹子捆扎,插满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梨串、苹果、海棠等,称之为火把果。顶端还要饰以火把节的大型标志物连升三级的升斗,上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升斗顶端彩旗飘飘,拱托着一支振翅欲飞的白鹤。
火把竖好后,暮色降临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唢呐鼓乐队的护送下从本主庙取来火种将火把点燃。当熊熊烈焰升起之时,男女老少便载歌载舞绕着火把树转,孩子们争抢着烧落下来的火把果,意为迎祥纳福,青少年们个个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断扑洒松香,飞出团团烈焰,互相追逐喷洒以示祝福,然后高举火把巡游田间。
按民俗学的观点,认为火把节是一种农事节日。白族自古为稻作民族,火把节乃稻谷抽穗时的庆祝活动。以火炬烧灭害虫,祝祷丰收。
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记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
火把节在白族人眼中也是包含了生育的传统观念的,很多人会在火把节的时候进行一些祈福的仪式,在大火然后的时候,挂满水果。这便是象征着多子多孙的含义,这个也是民族节日的一个传统文化。
小结:白族的火把节主要是为了纪念白夫人,每年这个节日都是在夏历六月二十五的时候进行。火把节的当天,他们都会盛装出席,到大火的聚居地集合,然后会进行一些当地的仪式,比如老奶奶朗诵文。
彝族人怎么过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选好祭台,以传统方式取火,诵火祭祖。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除泼水节以外的品牌大型节庆活动。每年火把节期间,景区都会推出一些别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保留“祭火、巡游、斗牛、火把打跳以及激情火把狂欢”等原有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火把节还特别邀请了彝族哑巴表演队、白族唢呐乐队、斗羊队等,进一步丰富和营造“精彩火把节、经典火把节、欢乐火把节”三个时间段。
同时还新推出了“火把节选美、纳西族东巴祭火、火把跳赛”等项目。除了阵容强大的少数民族拦门敬酒迎宾和彝族花腰歌舞、三道红、大三弦等乐器伴奏外,还有刺激好看的牛王争霸,斗羊比赛,激情热闹的彝族祭火仪式,将民间民俗的味道彻底还原,让游客感受多个少数民族的激情四射,体验独具特色的狂欢盛事。
扩展资料: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彝族火把节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8月4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数千名民众身着节日盛装,跳起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拉开了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序幕。凉山彝族火把节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和四川十大名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0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批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把节
火把节的来源及庆祝方式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今天)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 火把节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节日一大早,人们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树,象征昂姑咪的化身。树上挂满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树上挂系与人口数相符的小火把。下午用牲礼祭过“化身”后,由村中年岁最高的一老妇人将“化身”点燃。参加活动者,各从“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将其点燃。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环“化身”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礼赞过“化身”后,各人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古往今来,每年的火把节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庆祝,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足跟足围成圈子载歌载舞。老人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吹弹着挂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美好的生活。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像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人们尽兴地唱,尽兴地跳,火把节之夜的热闹场面历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 在改革开放、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今天,火把节赋予了更新的群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内容。人们不仅继承和发扬光大其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而且溶进了时代的气息,构成新的景象。例如节日期间,国外游客,省内外游客大量涌来,做买卖的人大量涌来,外来者远远超过本地人,火把节成为 火把节吸引各方人土前来观光旅游和贸易洽淡的手段和机会。各种群众性的文艺体育表演节目也一年比一年更丰富多彩,民间节日也自然成了地区性的节日,从乡村节日走向了城乡节日,从单一民族节日成为了多民族共同的节日。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说“火把节”和’阿西跳月”,人们便不会感到陌生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节还是在乡村中,特别是远离城区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备民间地道的习俗风情。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们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还做一种叫“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由一人扮做“老鹰”,其余的人排成一条长龙,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后衣摆,长龙的第一人扮做“母鸡”护后面的“小鸡”。“老鹰”拚命抓后面的“小鸡”,后面的“小鸡”看到“老鹰”来抓时,前面的“母鸡”也拼命去抓“老鹰”,如果“老鹰”被“母鸡”抓着,就要来充当母鸡保卫小鸡。后面的小鸡一方面要摆动以躲避老鹰,一方面还要“吱哟”地叫唤。“老鹰抓小鸡”游戏前的对答词:母鸡张开翅膀护小鸡(扮母鸡者伸开双手)并学母鸡叫“咕来!咕来!”老鹰就开始抓小鸡。 除了“老鹰抓小鸡”外,还有一种规模较小的“狐狸护石子”的游戏。即一人扮做母狐狸,手和脚着地,身下摆上三个石子扮做狐仔,一人扮做老虎去抓“母狐狸”身下的 石子,母狐狸用脚踢着老虎,老虎就要来替换母狐狸护卫狐仔。 人们在大敞坝上烧起一堆篝火,做各种游戏时,上下辈之间的拘谨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荡然无存。俗话说,火把节是玩的节日,过节三天没玩错的说法。就连那些刚接来婆家过第一个火把节的新媳妇(凉山彝人新婚夫妇成家一般都从火把节开始坐锅。)也用披毡半掩着脸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后看热闹来了。 人们狂欢到一弯弦月升上东山时才回家歇息。姑娘们激动得索性不睡,你帮我我帮你地帮着收拾打扮。准备第二天的穿着打扮,并准备干粮、肉食、水果等东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过节 之地。 火把节不仅是每个家庭传统的节日,也是各家各户亲戚朋友交往欢聚的节。 编辑本段庆祝方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 火把节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编辑本段活动概述 节日那天,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歌舞结束,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举行火把游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边地角,以此表达消灭害虫,祝祈风调雨顺,确保五谷丰收,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的心愿。织金彝族的火把节,以三塘镇松树坪的节日活动场面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场所还立有序碑,记述这里火把节的形成与延续。近年来,随着彝族同胞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节的气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县民族文工队以火把节丰收舞为素材编练的彝族舞蹈《铜铃声声庆丰收》参加省、地汇演获得好评。 编辑本段活动内容 火把节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彝族的重要节日,庆祝的节目主要有: 斗牛:在人们围起的大圆圈中,两头凶悍结实的牯牛角抵着角,在主人的吆喝中、观众的呐喊声中拼命搏斗。获得最后胜利的牛只将披红挂彩,得到奖品,大家也会上前称赞这头牛的主人是牧农好手,方能养到这样的好牛。 摔跤:摔跤活动在彝族很盛行,分绊脚和不绊脚两种,以摔倒为输;不同村寨推选最强壮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进行比赛,获胜者除了获颁奖品外,他们自己的村寨还另以酒、羊、牛等美食来庆祝和鼓励。 此外,还有精彩的射箭比赛,而会场无时无处不聚集着许多骑马的少年和穿鲜艳服装的彝族姑娘,他们对歌跳舞,围观者高歌伴唱,到处充满欢乐的歌声和笑得合不拢嘴的老人家,连远道而来的游人也感染了节日喜庆的气氛。 热情奔放的篝火晚会 夜幕低垂,人们吃着香喷喷的烤肉,然后以松枝点燃火焰,手举火把围绕跑一圈,祈祷消除虫灾病害,祈求丰收连年。 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尽情欢歌狂舞,直到天边吐鱼肚白,雄鸡唱晓。 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 到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找到意属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订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绵绵情意与熊熊烈火,照红了夜空,也照亮有情人的心。
关于火把节是怎么过的和火把节是如何过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