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孔子讲学的地方叫什么,以及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叫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孔子讲学的地方 叫啥
- 2、传说孔子常在什么地方讲经授学
- 3、"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什么意思
- 4、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何处设教?
- 5、孔子讲学的地方为什么叫杏坛?
- 6、孔子讲学书院的名字?
孔子讲学的地方 叫啥
孔庙是孔子老巢的总称,
杏坛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长有千年杏树而得名,
其侧有屋,为孔子讲学处。
故,孔庙也对,杏坛更准。
传说孔子常在什么地方讲经授学
常在杏坛讲经授学。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什么意思
意思:孔子的文章如日月一样光华灿烂,孔子的礼乐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是第一。这是赞颂孔子的文化教育,如日月光华灿烂,在中外堪称第一。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是山东曲阜孔庙杏坛的一幅楹联。
泗水流经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这里代指孔子;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地方。
战国庄周《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说:“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意思:孔子游历到缁帏(即黑惟,假托为地名)的林地中,坐在杏坛上休憩。弟子们在读书,孔子在一旁弹琴唱歌。)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孔子讲学的地方称作“杏坛”。
华夷,指汉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中国和外国。
扩展资料:
孔子杏坛讲学:
杏坛,孔庙建筑,杏坛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把地辟为坛,四周种植杏树,叫做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孔子杏坛讲学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兼收并蓄。
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进而又将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南亚诸国。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坛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何处设教?
杏坛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
杏坛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造的纪念物,位居殿庭之中,重檐。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彩画用金龙和玺,规格很高。金代始建,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明隆庆遗物,高12.05米,阔7.34米,平面正方形,四面敞开,每面3间。
孔子杏坛讲学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兼收并蓄。
扩展资料:
孔子上课除了常用的杏坛之外,其他地方也处处皆可成为课堂。弟子们随孔子周游列国,课堂也就设在了风尘仆仆的路上。
就算被困在陈蔡之间,上顿不接下顿,随时有性命之忧,在不同的地方,结合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教育,最早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观念。
孔子上课,主要采用师生问答、讨论,很多时候学生比老师说得都多,气氛很轻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老师孔子旁边,孔子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谈治军,冉有谈治国,公西华谈祭祀,而曾皙这时却一直在弹琴,
老师点名让他说的时候,他说自己喜欢跟几个人一起去春游。过后老师点评,自己最喜欢谈春游的这位同学的观点。孔子的课堂气氛自由活跃,甚至到了老师和学生可以吵起来的地步,学生直接批评老师迂腐,而老师则骂学生粗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坛
孔子讲学的地方为什么叫杏坛?
杏坛的来历 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进而又将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南亚诸国。孔子杏坛设教之事,后世颂者虽众,却不见于《论语》、《孟子》、《荀子》,以及《左传》、大小戴《礼记》,这些与孔子相去未远的先秦诸子文献之中,甚至连“杏坛”之名都未曾出现过,令人颇为费解。那么,杏坛设教之事到底是从何而来呢?揆诸史记,记此事最古者,当属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作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东家杂记》,其中有《杏坛说》一文,略曰:昔周灵王之世,鲁哀公之时,夫子车从出国东门,因睹杏坛,逡巡而至,历级而上。弟子侍列,顾谓之曰:“兹鲁将臧文仲誓盟之坛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歌曰:“暑住寒来春复秋,夕阳西去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但细细玩味这段文字,其中疑点颇多:文末孔子所歌为七言绝句,这种新体诗肇始于南朝齐梁间,孔子之世绝不可能有,此其一。春秋交战,都是车兵,一部《左传》说得明白。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有骑兵,此时已入战国之世。臧文仲为春秋鲁人,孔子何以有“战马今何在”之叹?此其二。第三,果如其说,杏坛则为臧文仲所首创,孔子只不过因其地,袭其名而已矣。据此三点,可知此文当是出于好事者的伪托,不可据信。“杏坛”一名,在先秦文献中仅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孔子)乃下求之,至于泽畔……司马彪注云:“缁帏,黑林也。杏坛,泽中高处也。”明末顾炎武考证认为:《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甃
孔子讲学书院的名字?
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
关于孔子讲学的地方叫什么和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叫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