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端午节你是怎么过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端午节你是怎么过的150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怎么过端午节?
- 2、端午节在家都是怎么过的?
- 3、端午节,人们都是怎么过的?
- 4、端午过节方式通常是怎么样的?
- 5、端午节怎样过?
- 6、端午节应该如何庆祝?
怎么过端午节?
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划龙舟、看庙会。每年端午节,我都要去乡下看望奶奶。
奶奶喜欢吃粽子,包粽子也是一流的。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戏,且不说奶奶糯米与馅儿搭配得怎样好,单说煮粽子吧,什么时候煮,煮多少时间,什么样的火候。也挺有讲究。一般都在晚上煮,那香味儿飘出来,直叫人馋得直流口水。
奶奶抱的粽子花色很多。有绿豆馅的,红枣馅的,肉馅的……奶奶三下五除二,一个锥形的粽子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端午节的晚上,我边吃粽子边听奶奶说端午的故事。我知道,端午节在咱们中国历史悠久。它是为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相传屈原不甘屈辱、怀着对祖国的一腔爱心和对自己报国的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于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汨罗河抱石投江而亡。岸边爱戴屈原的渔民们有的划船来救他,有的赶快把竹叶包的米饭扔到江里去,以让鱼填饱肚子,而不去吞食屈原的身体。就这样,五月初五,划龙舟,包粽子,就成为人民纪念屈原的一个隆重的日子,以后就成为中华民间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今年,奶奶又给我了我好多粽子,我觉得可好吃了。亲戚邻居也送给我了不少粽子,但我吃的时候,总感觉没有奶奶包的粽子的那种味道,也许,这里面夹杂着一份亲情吧!
端午节怎么过
提前准备好粽子、鸡蛋,在你老公走之前家里人先过一个团圆的端午节,走的时候再给他带一些粽子和鸡蛋。
大家都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吃粽子、划龙舟 。
古人怎么过端午节
倪方六 明天是端午节。古时候这一天,是非常热闹的。在2008年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后,现代人对端午节的兴趣也随之大增。那么,古代中国人是怎么看待端午节的呢?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吗? 因周昭王 江上遇难而起 端午节,又有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五五节等十几种叫法。在大家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因为楚国诗人屈原投了汩罗江,人们向江里投食以纪念他,从而形成的一个节日。 这说法,实在是一个误解。五月初五成为一个节日,早在屈原去世前,便已经存在,并且有丰富的节日内容,其中之一是“蓄兰为沐”。屈原在其《楚辞》中有“浴兰汤兮沐芳华”一语,说的就是这种节俗,古人称端午节为“浴兰节”即此原因。 端午节向江里投食,最早与周代第四位国王——昭王姬瑕有关。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意思是,周昭王到南方巡视后便没再回来,死于江上。这个死讯没有向诸侯通告,掩盖周昭王的死因。 这大概是古代帝王死后“密不发丧”的最早一起记载。周昭王怎么死的?据《帝王世纪》记载,周昭王实是南征楚人的过程中,坐船过汉江,结果中了船老大的诡计,船散板遇难,与两位陪侍在侧的美女一起沉江。 周昭王死后,当地人发现周昭王与两个女人的阴魂不散,常在江面上出现,人们于是在水边立祠祭祀。东晋人王嘉《拾遗记》就此事进行了演绎:“至暮春上巳之日,褉集祠间。或以时鲜甘味,采兰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沉水中,以惊蛟龙水■,使畏之不侵此食也。” 将食品用植物叶子包裹起来,这正是粽子的做法。可见,最早向江里投放包裹食品,并非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因为周昭王。 在江浙一带,过端午节是为了祭祀水神,对象之一是“涛神”。这位涛神是本为楚国人的伍子胥,他寃死吴国后化身为涛神,当年吴地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是“迎涛神”。 另外一说是,端午节是为祭祀与寒食节有关、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到了汉代时,祭祀对象则是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寻找溺水父亲尸体的14岁女孩曹娥,端午节在浙江上虞一带,因此又称为“女儿节”。 至于纪念屈原,一直到南北朝时才真正确立,日期也固定为阴历五月初五,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节日。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是这样说的:“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屈原的投江日期是有争议的,一般认为五月初五,但也有说是五月十五。《隋书·地理志》便称,屈原是五月望日赴汩罗,“望日”即月圆的阴历十五。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端午确非屈原而起,祭祀他只不过是端午节的附加内容。 古人为何认为端午节生子“命毒”? 五月实是原始“计划生育月” 事实上,端午节的出现,最早是古代中国人出于避邪的需要。从《吕氏春秋·仲夏纪》的记述来看,古代中国人把五月视为最不吉利的月份,认为此月夏至到来,阴阳相争,阳生至极,阴杀始起,死生以五月为分界。 因为有这种认识,古人才把五月份看做是毒月、恶月、凶月。这种“毒观点”应该源于对自然灾害的感性反应:五月正处仲夏时节,酷暑即将到来,此时毒虫滋生,人们极容易生疮患疾、遭伤咬,因此给古人留下了“五月不好”的印象。 五月份不好,五月份出生的孩子也不好,传会给家人带来不幸,即俗话说的“命毒”。为何有这种认识?可能与原始“生克观”有直接关系。五月是古人眼里阴阳交替的时节,子女属“阳”,父母属“阴”,生子则会阳气上升,自然是不利父母的。 五月最毒的一天就是五月初五,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所以,古人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也最不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便称,“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这天出生的孩子,不论男女,一律要弄死,此即远古时代的“溺婴”......
苗族怎么过端午节
苗族过端午节的习俗
1、走寨串门
每年苗族端午节,其他村寨的亲朋好友都要到先过端午节的苗族村寨走寨串门吃粽粑、喝米酒,共同祭祀屈原。不论来多少客人,主人家都会陪坐到天亮。
第二天客人要回家时,主人家还要给每个客人送上一挂粽粑并亲自送出寨门口。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2、吃“五黄”
苗家过端午节要吃端午饭。端午饭要吃“五黄”:黄鳝、黄瓜、黄鱼、黄泥蛋和雄黄酒。因此,端午饭必备的主菜有:一大盆黄鳝汤,一碗咸鸭蛋,一碗红烧黄鱼,一碗苗家腌黄瓜,一碗雄黄酒。当然,粽子是餐桌上的必备品。
开席前,长辈先从酒碗里倒雄黄酒出来,然后挨着给每个小孩的脸上、额上、脖子涂抹。开席时,由最年长者端起雄黄酒喝第一口,然后再往下传,餐桌上的男女老少都必须喝上一口。
3、粽粑节
苗族称端午节为粽粑节。苗家的粽子很有特色,馅也很丰富,豆沙粽、鲜肉粽、腊肉粽、绿豆粽、赤豆粽等等。最令人称道的是苗家“五色粽”,他们用五种植物的叶液将粽馅染成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然后用芭蕉叶包裹成圆柱形煮熟。
一般都是在端午节前5-10天就把粽子裹好了、煮熟了。以前苗家还要把煮好的粽子挂在堂屋里,一是敬祖先,二是表示生活美满。
4、双人咬粽子
苗家的粽文化很丰富,端午节前后还要围绕粽子开展系列活动,其中最有趣味的是“双人咬粽子”。
在欢快的木鼓声中,姑娘小伙两人一组,比赛分为绑腿走路、包粽子、双人板鞋竞走、咬粽子、一人离地返回等步骤,最先返回出发点的一组为胜。
5、抢鸭子比赛
抢鸭子比赛也是苗家村寨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它源于纪念古代苗族英雄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传说,沿袭至今,并以鸭为吉祥物,在龙舟赛上将一大群活鸭子同时放人赛龙舟的水面上,任由人们去抢捉,谁逮著归谁,抢到鸭子视为大吉。
比赛规则是,先把鸭子放入河中,比赛口令一发出,等在河边的男女便开始抢抓鸭子。鸭子被人赶着在河里乱窜,抢鸭人沿着河边追赶,谁抢抓到,鸭子便归谁。
6、龙舟节
每年端午节起至农历五月尾是贵州苗族龙舟节。云贵一带,在气候上雨旱季十分分明,在旱季里,雨水尤为珍贵。因此,苗人划龙舟多与天气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祈福和庆祝性质较强,龙舟比赛通常都会有驱旱求雨、庆祝插秧成功、预祝五谷丰登等实际意义。
现代端午节怎么过?
五月莺歌燕舞时,又见门畔菖蒲青。农历端午节即将来临。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遗产之一。每逢端午,家家户户的门口,插菖蒲,挂艾叶;小孩子胸佩五色香袋,玩耍嬉闹;还有那软糯可口的粽子,弥漫着幽淡的清香……端午节的美好记忆,伴随着我们成长。
然而,如果记忆仅仅停留在插菖蒲、喝雄黄、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事情上,是远远不够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构成了端午节的丰富内容,但它最深邃的内涵,是和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屈原。一位披发行吟河畔的思想者,一位不朽《楚辞》精魂的缔造者。一句 *** 昂扬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振聋发聩,沿着圣洁气息吹拂的汨罗江,把火热的爱国情怀代代相传。这,才是端午节的精髓!
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了每一位国人的心。从全国各地的踊跃献血到四面八方的赈灾捐款,从志愿者争先恐后参加救灾,到各地派人深入灾区帮助灾后重建。空前的灾难,激发起13亿中国人民空前的爱国热情。在地震灾区重建家园之时,我们很有必要以端午节为载体,进一步凝聚爱国热情,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今年,端午节首次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给传统节日披上假日的盛装,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给端午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强壮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筋骨。
亲爱的读者,要让端午节焕发活力,光有休假是不够的,如果你是一个部门或相关组织负责人,你是否搭建了营造节日气氛、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去唤醒更多人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如果你是一位父母或长辈,你是否在孩子身上挂上一个香袋,给他讲讲屈原的故事,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孩子在感受节日欢乐之余,传承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果你是一位成年人,你是否主动设计、参与一些节日饥动,比如包粽子、做香袋、赛龙舟,为四川灾区的同胞送去节日的问候,哪怕只是一只清香四溢的粽子、一次真情的邀请、一句亲切的问候,它都能使你的端午节过得特别有意义。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敞开心扉,捧出心意,重新记忆端午节,再一次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凝聚我们的爱国力量,让它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并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相信,特别时节的端午节必将产生特别的意义。
(浙江日报)
参考资料:news.qq/a/20090525/001112
哪些国家有端午节?其他国家怎么过端午节的
除了中国外,端午节也是很多国家的节日,那么哪些国家过端午节呢?
1、韩国
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持续20多天,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这些都是极具韩国地方特色的。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动,也是韩国端午活动的典型代表。据韩国学者考证,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2、日本
日本的端午节定在公历5月5日,是日本的法定节假日。据称因日语中“菖蒲”和“尚武”谐音,这一天也成为日本的 “男孩节”(儿童日)。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都要挂上鲤鱼旗,迎风起舞的各色鲤鱼旗乃街头一景。鲤鱼被日本人视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寄托了父母盼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勇敢坚强的希望。
日本人在5月5日这天也吃粽子,但据称是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粽子如今已大不相同,日本粽子用箬叶或菰叶包裹米粉制成,成锥形,俗称为“茅卷”。
3、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华人有6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假日,因为每个节日都有特殊的意义,而他们也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式来表达,活动在马来西亚是无论老少都一起参与的,节日的气氛很浓厚,尤其是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也一定会有赛龙舟。
在马来西亚有很多的会馆,他们都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去组队,参加赛龙舟。当地人也喜欢吃粽子。他们吃的粽子,特点是个头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豆沙粽、椰蓉粽等,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4、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客人都会送上几束花,而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后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5、朝鲜
朝鲜,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也过端午节。农历五月,是朝鲜农民收获大、小麦和进行水稻中耕除草的季节。他们的端午节,实际是农忙期间农民的一个愉快的传统休息日。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带着初夏的珍贵物品—艾饼和松皮饼去祭奠祖先,以示对已故亲人的缅怀。
这一天,女孩子用菖蒲汤洗澡、洗头发,用菖蒲根作簪子插在头上。过去,刚结婚的新娘还要戴上用各种野花装饰的花冠,并插上菖蒲簪子。现在,这种习惯已经少见。朝鲜人过端午节,还有忙于自制各式扇子的习俗。自制的折扇、团扇可赠送亲友。这种传统习俗对于朝鲜手工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节日期间人们还开展摔跤、荡秋千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6、泰国
在泰国,端午节在当地华人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习俗里应该算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了。在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泰国的华人华侨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端午节的到来。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泰国的粽子既有单个儿大大的,也有小巧玲珑的串成一串儿的,粽子的馅儿主要是粘米加肉的,这跟中国南方的粽子有些相似。
在这里,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都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藉以传扬中国文化,同时激发泰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7、越南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
中国人的端午节是怎么过得的?
中国人的端午节吃粽子,送点鸡蛋,去踏青,自由自在的
哪些国家有端午节?其他国家怎么过端午节的
除中国外,还有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国等也过端午节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都是农历五月五!不同的是,中国是挂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澡。他们不是祭屈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是竞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 日本——与我们中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们”。 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 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美国传统的文化节日。 越南——吃粽子求五谷丰登,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端午节在家都是怎么过的?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多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比赛中,鼓声急促,众桨翻飞,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你追我赶,不相上下 ,既是竞渡游戏,亦是以祭神与乐人的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又一传统习俗。各地包粽子的用料、粽子的形状不尽相同,花样繁多。如包成牛角状的叫角粽,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称筒粽,包成四角形的叫四角粽,放肉的叫肉粽,放枣的叫大枣粽……统称叫粽子。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有用大黄米(粘黄小米)的,还有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3、悬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喝雄黄酒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房檐下,或悬于堂中。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智慧的古人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驱邪避瘟的作用,为健康保驾护航,具有一定养生意义。
4、吃鸡蛋、撞鸡蛋
因为蛋形如心,民间相传吃啥补啥,吃蛋生心,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最早主要是吃鸡蛋,后来就每逢端午,都要煮上各种蛋,鸡蛋、鸭蛋、鹅蛋。
5、挂五彩线、葫芦、走马芹、佩香囊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会给小孩手腕、脚腕、脖子上戴五彩线,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线是用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编成,代表木、金、火、水、土,又象征东、西、南、北、中,民间认为它蕴涵着五方神力的庇护,称为“五彩龙、”“长命线”。
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吉祥平安。后来便不再仅仅用这五种颜色,只要是五种线,越新鲜越好,小孩子更喜欢。
端午节,人们都是怎么过的?
端午节的风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 家家悬钟馗像, 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 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 梦见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赤脚,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只吞下,明皇喝问, 大鬼奏日, 臣姓钟馗, 即武举不第, 愿为陛下除妖魔, 皇醒后, 疟疾愈,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 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 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台湾开始有尤舟竞渡是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均举行尤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之举,近英国人亦仿效我国人作法, 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 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 并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 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带葫芦: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端午过节方式通常是怎么样的?
端午节人们的过节方式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有句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二是要拴葫芦、扫把以及挂五毒图。
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或者挂在门上。
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的习俗,这些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端午节的特色饮食
1、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端午节怎样过?
端午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包粽子,食五黄,如果有赛龙舟也可以参加或者观看。
1、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既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
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吃五黄
五黄,即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在端午节的中午吃五黄餐,即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6、包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蛤蒌、蛋黄等多种馅料。
端午节应该如何庆祝?
一、端午节在家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应节的食品,可能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每个地方的粽子可能会略有不同,味道和馅也多种多样。包粽子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一辈的人都不会包了,只是去买现成的。
二、端午节去江边看赛龙舟。
龙舟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赛龙舟的来历。据说古代的人是舍不得屈原投江,便划船营救,当他们去到那里后,不见屈原的踪影。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便用赛龙舟以此做纪念。
三、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情侣传递香囊表爱意。
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的意思,实际只是用来装鉓服装的,但是为了图个好意头,而且味道很香,可放在家中或房间,芳香怡人。另外还有的传说,男方送女方香囊是表达爱意,表示女方是男方的意中人。
四、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挂艾条。
端午节这一天,要打扫卫生,要在门上挂艾条。要喝雄黄酒,目的是为了辟邪。
五、端午节家人团聚。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最重要的还是要和家人团聚,在外的游子,应该在如此隆重的节日,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共度佳节。
端午节你是怎么过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端午节你是怎么过的150字、端午节你是怎么过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