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措施(要简洁的)
1、鼓励生育。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生养二胎,从根本上增加劳动力人口数量,解决老龄化问题。
2、延迟退休。改革退休制度,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让老年人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3、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居民养老福利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外提供其他的养老保障体系,如养老基金等商业的养老保障。
4、医疗健康改革。改革医疗保障体系,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医疗条件进步的福利,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延长老年人的寿命。
5、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抵消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6、发展老龄产业。布局老龄产业,开发老年人产品市场,既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同时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扩展资料: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出现了关于老年人的市场,这就是所谓的“银发市场”。老年人是有市场需求的,比如对健康的需求,以及对一些衣食住行等的需求,那么针对于老年人的需求,就会有市场供给,这便形成了老年市场。
比如,保健品市场,医疗服务业,敬老院,以及现在的高校培育出来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照顾的专业人才,这都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迅速发展。老龄化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老年人的市场。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
解决措施:
1、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中国人口 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2、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 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具体建议是:
3、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中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
4、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
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该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
5、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 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效用。具体建议是:
6、居家养老环境
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7、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8、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9、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10、加大有关老年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法律部门要坚决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依法合理调整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加强民事调解工作,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
11、加快完善老年立法步伐
在2005年左右时间,国家要尽快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老年人福利等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使老年人的生活获得切实保障,在2010年左右时间,制定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法、新的老龄事业发展纲要等大部分老年法律法规,形成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本法的老年法律体系。
相关如下:
1、为引起各国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199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1991年起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
2、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并决定将1999年定为“国际老年人年”。
3、2002年,第二次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以回应21世纪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多年龄社会的发展。
4、2011年10月1日是“国际老年人日”。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是:
一、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对养老的投入。投入资金与硬件基础设施,在基层社区中,组织社区集体提供帮助,给社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例如蔬菜、水果等。
完善养老机制,集社区、个人、家庭、社会合力共同养老,争取社会组织的帮助,形成多元化养老,分散压力。
二、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
三、应将逐步实行奖励生育政策
放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转变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储备不足的严峻形势。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随后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解决老龄化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它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必然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面对人口逐渐老龄化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重新界定老年人口标准,从主观上改变60即为老人的心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且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零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55岁,较1982年提高0.78岁;2000年再次延长2.85岁,提高到71.40岁,2010年和2015年分别再次提高到74.83岁和76.34岁。
随着零岁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以60岁为老年人界定的初始年龄,以零岁预期寿命为终点,60岁与零岁预期寿命的差值占零岁预期寿命的比重从1982年的11.5%(7.77/67.77=0.115)提高到2015年的21.4%。如果以65岁为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其与零岁预期寿命的差值所占比重从1982年的4.1%提高到2010年的13.1%,2015年再次提高到14.9%。这证明继续用“60岁”或“65岁”作为老年人口的标准过于年轻,尽管客观、便于比较,但是已经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未来还需要根据人口情况的变动做进一步调整。
通过对老年人口标准的重新界定,可以让人们从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健康状况及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劳动能力等的不断延长,改变群众“60岁即为老年人口”的传统观点,这应该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最关键、最核心的第一步。
第二,创造有助于老年人发挥余热的社会环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发挥老年人余热是最直接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在短期内是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措施。但是从长期看,如果单纯推出这一项政策将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我们需要制定政策体系、推出配套措施,让人们意识到延缓退休作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从而积极主动重返劳动力市场,并扭转“延长工作年限弥补劳动力不足”认知的被动局面。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并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和养老安全网等。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针对人口老龄化措施和建议: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等。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