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康熙为什么不杀鳌拜,以及康熙为何不杀鳌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康熙皇帝既然已经打败了鳌拜这个权臣,为什么没有杀鳌拜呢?
康熙皇帝最后之所以没有处死鳌拜其实是因为感怀鳌拜曾为清朝立下的汗马功劳。鳌拜是清朝的元老级功勋大臣,他自皇太极执政时期便开始四处征战。因为骁勇善战的缘故,鳌拜立下了许多战功,皇太极也因此对他倍为信任。等到了福临帝即位之时,身为皇太极心腹大臣的鳌拜成为议政大臣。不过介于在福临帝在位期间多尔衮要更受倚重,所以身居高位的鳌拜也曾多次遭遇迫害。
等到了1650年,福临帝因多尔衮病逝而正式开始亲政。之后鳌拜便又重新开始受到重用,继而成为福临帝的心腹重臣。在此期间,鳌拜对外辅佐福临帝拉近朝廷与蒙古科尔沁部的外交关系,对内协调太后与福临的母子关系。除此之外,他还参与讨论本章批复程序,处理会审案狱等诸多事宜。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鳌拜一直都在尽心辅佐福临帝。
也正是因为忠心,于1661年因病驾崩的福临帝才会在临终前留下遗诏,任命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然而待皇子玄烨,即康熙帝即位之后,鳌拜渐渐开始结党营私,朝政大权也随之逐渐落入他一人之手。鳌拜专权的局面让年幼的康熙帝感觉到了危机,是以他暗自决定要伺机除去鳌拜及其党羽。为了不被鳌拜发现其所图,康熙帝先是假借玩弄名义往宫中召集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少年侍卫,然后让他们成日练习“布库”之戏。
待1669年的八月,康熙帝又借故将鳌拜的亲信分别外派,接着再让自己的亲信接管京师卫戍权。而后康熙帝将鳌拜召进宫中,然后借少年侍卫之手将毫无防备之心的鳌拜一举制服。鳌拜被捕之后,应康熙要求对鳌拜所行不法之事进行审查的大臣最后共列出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依据这些罪状,鳌拜理应被处斩。但是康熙帝却因感念鳌拜曾为清朝做出过的贡献而决定对他网开一面,是以鳌拜最后就只是被软禁了起来。
当年康熙为什么不杀鳌拜
鳌拜是四个辅政大臣之一,是顺治皇帝遗照定了的。鳌拜青年时代起效力军中,屡立战功。顺治帝登基之后,多尔衮摄政,皇权受到威胁。在对抗多尔衮一事中,鳌拜也是立下大功的。面对这样的鳌拜,康熙感到惋惜。由于鳌拜没有篡弑的实际证据,又念在其战功赫赫且年老的份上,康熙没有杀自己的这位长辈,只是将他囚禁。康熙恨鳌拜不假,但他是明君,虽然年纪轻,但也非常敬重当朝老臣。另外,孝庄文皇后虽然帮助康熙铲除鳌拜,但她对鳌拜也是有感情的,鳌拜是顺治帝最信任的臣子,孝庄文皇后对他的评价也不会差。所以说,康熙和孝庄都敬重鳌拜,因此不杀,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杀了鳌拜,会很多人不服,不杀鳌拜,反而能证明自己的心胸宽广,能够收买到更多的人心,毕竟鳌拜的党羽众多,不可能一下全杀了。综上,留而不杀更有利。
康熙皇帝为什么不杀鳌拜?他不是很讨厌鳌拜吗?
鳌拜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战功赫赫。但他手握重兵,且嚣张跋扈,引起了康熙的诸多不满。康熙是8岁登基,14岁亲政。在康熙亲政后,鳌拜不仅没有收敛他嚣张的性格,反而更加的不把康熙放在眼里。甚至在朝中,鳌拜总是反驳康熙,让康熙对他也无可奈何。逐渐的,鳌拜认为康熙也拿他没办法,更加肆无忌惮。康熙为了扳倒鳌拜,暗中积攒自己的势力,把众臣拉入到自己的阵营当中。然后把鳌拜的党羽调到外地任职。
待时机成熟后,康熙召见鳌拜来宫中议事,在鳌拜进入宫殿的时候,侍卫们一拥而上,将鳌拜拿下。同时,康熙在鳌拜面前罗列出三十多条罪状,足以说明康熙对鳌拜的恨有多深了。如果要是其他大臣,犯了这么多罪,早就被康熙处死了。但是康熙却将鳌拜抓入大牢,没有斩首。甚至是在康熙晚年的时候,还给鳌拜平反。
其实,康熙虽然讨厌鳌拜,但没有杀鳌拜有以下原因:
1、鳌拜的战功太多。他击败吴三桂、李自成等人。清军入关后,鳌拜杀上战场,追缴李自成等农民军,力保清政府毫无后顾之忧。他的这一举动,既稳定了清王朝的政权,又清除了所有对清朝产生威胁的反动分子势力。可以说,清王朝的建立,有鳌拜的一半功劳。
2、鳌拜被擒后,在康熙面前脱掉衣服,展现数身上无数的伤痕,这些都是经历过大战留下的,在康熙面前细数哪条伤疤是经历了哪场大战。鳌拜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为了救康熙的爷爷留下的伤痕。康熙被深深打动。康熙下诏,在历数其罪状后,承认鳌拜的功劳,决定不杀鳌拜,只是囚禁。
3、鳌拜也没有谋反之心,他只是看中手中的权利,并不是奸臣,鳌拜对满清忠心耿耿。康熙将鳌拜下狱,只是为了立威,并不是要将鳌拜赶尽杀绝。
最后,鳌拜从手握重权的大臣,变为阶下囚,这种强烈的落差,让鳌拜无法接受,病死在牢里。
关于康熙为什么不杀鳌拜和康熙为何不杀鳌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