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关于鲁迅的简介,以及关于鲁迅的简介400字左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鲁迅简介
- 2、鲁迅的简介50字左右
- 3、鲁迅的生平简介
- 4、鲁迅生平简介(最全面)
- 5、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华盖集》与封建主义和洋奴买办文化思想作斗争,锋芒所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就毫无忌惮加以批评……”《华盖集》语言凝炼精悍,勾画典型形象,讽刺深刻而精辟。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亦舒也有同名小说《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同时也是一部港产电影的名称。
鲁迅的简介50字左右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垫学习诗书经传,后来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
“拓展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1至10岁
1881年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1888年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因为妹妹。”
11岁至20岁
1892年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1893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21岁至30岁
1901年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是年1月至3月间,鲁迅先生撰有名诗《自题小像》。按此最新成果根据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而得,惜乎以往的《鲁迅全集》、《鲁迅年谱》及其他有关鲁迅生平的众多书籍皆以讹传讹而流毒无穷了。
1902年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台入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
1907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31岁至40岁
1911年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撰写谢承《后汉书》。
1913年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研究佛经。
1915年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自1918年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41岁至50岁
1921年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七月住西安讲演。八月返京。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九月《彷徨》印成。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二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51岁至60岁
1931年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五月自录译著书目。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十月排印《两地书》。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一月《北平笺谱》出版。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同月印成。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十月《木刻纪程》印成。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二月开始译果戈理《死魂灵》。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一月肩及肋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鲁迅是在1936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言: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
鲁迅生平简介(最全面)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姓周,名树人,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鲁迅的生平简介 篇1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看,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的誓言。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
鲁迅的生平简介 篇2
兄弟不和
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
婚姻爱情
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鲁迅病逝后,朱安女士到亡故的十余年间,和许广平同志一样,也一直作为鲁迅遗属同社会保持着正常的联系。
鲁迅的生平简介 篇3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极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不利于创作的现实客观条件,他本来计划要写的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支持鲁迅进行学术创作的两大观念,其一,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其二,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
鲁迅早年接受了严复《天演论》的影响,故而使得进化论的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一方面,鲁迅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具有求新求变的本质,它的变化发展不可阻挡。“进化如飞矢,非堕落不止,非著物不止,祈逆飞而归弦,为理势所无有。”人类社会不断地进化,“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文学样式之一的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作为小说的初始形态,“迫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一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
另一方面,在文学不断进化发展的基础上,鲁迅认为文学还必须革故鼎新。“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而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后的文学史研究中,鲁迅一直坚持着唯物论,从科学的客观性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认为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和摹写。
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扩展资料:
1908年8月,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担任初级部的化学和优级部的生理卫生课,同时兼任生物学科的翻译。他在编写的《人生象学》讲义中,冲破禁区,写了关于人的生殖系统一章。他还鼓励学生解剖人的尸体,亲自带领学生到野外实习,采取植物标本。
鲁迅对科学普及的主要贡献,是在他的著作和翻译方面。他1898年编《莳花杂志》,1902年著《说钼》和《中国地质略论》,与别人合编《中国矿产志》,翻译了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1904年翻译了《北极探险记》,1907年著《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1930年翻译《药用价值》,1933年著《“蜜蜂”与“蜜”》等等,直到生前最后时刻,还念念不忘翻译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鲁迅的这些著作和翻译作品,在当时起到重要作用。《说钼》是我国最早介绍法国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经过的论文。《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是我国最先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国地质的著作。当时8个月内连续3次再版,可见影响很大。
鲁迅还大力倡导创办科普杂志。1925年,他在《华盖集·通讯》中写道:“单为在校的青年计,可看的书报实在太缺乏了,我觉得至少还应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的。”在中国,他还最早提出用幻灯和电影一类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关于鲁迅的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关于鲁迅的简介400字左右、关于鲁迅的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