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李清照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清照是南宋还是北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李清照资料简介
- 2、李清照作者简介 李清照作者资料
- 3、南宋诗人李清照的简介
- 4、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 5、李清照简介及生平事迹详细介绍
李清照资料简介
李清照是宋代人,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弟子、“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文坛地位崇高,她又嫁与皇族赵明诚,故与主流文学圈颇有往来,其创作得到推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唯一被经典化的女词人——其他女作家虽可能受称赞,但很少被视为一个时代创作的代表,也很少被模仿。
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
扩展资料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清照
李清照作者简介 李清照作者资料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北宋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与辛幼安并称“济南二安”。
2、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4、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南宋诗人李清照的简介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士大夫的官宦之家。李清照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大诗人苏轼的学生,所以素有文学底蕴,家中藏书丰厚。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自小在家中长辈的熏陶下,对于文学典籍自然而然就有了兴趣,慢慢地也向这方面学习。
李清照年少时,跟随父亲来到都城生活,在繁华的都城中,激起了李清照极大的'创意。李清照此时不仅会写诗,也学会了作词,书写了一片流传至今的著作《如梦令》。
公元1101年,李清照刚好18岁,这在古代都已经可以说是晚婚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两人都对文学典籍感兴趣,可以说是情投意合。虽然生活清贫,但知己相陪,但也充满着温馨的感觉。
1102年,李清照婚后第二年,李清照因当时的朝廷党争,被迫离开都城。和丈夫赵明诚一起,来到青州居住,李清照在此定居后,将居所唤作归来堂。李清照两人在青州生活了20年,因丈夫为官素有功绩,被调往淄洲为官。不幸的是,刚好异族入侵,李清照只好带着两人收藏的书籍开始了逃亡生涯。
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官至江宁知府,在异族入侵后,放弃了城池。与李清照逃往到湖州,在逃亡途中,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疾病突发,不幸逝世。李清照悲痛欲绝,在安葬了丈夫之后,抛弃了许多繁重的典籍,带着轻便的书籍向南方逃亡。
1132年,李清照改嫁于张汝舟,可惜其为人品行极差,故被李清照不喜,向官府揭发。此后,李清照就一个人过着单身生活,在金华居住。公元1156年,李清照时年已经73岁,带着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失望的情感下,悄然辞世。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按照一般人的美好愿望,我们总是希望心目中的偶像不但才貌双全,最好还“德艺双馨”。于是,对李清照,我们也怀着这样美好而崇高的希望了。
四德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妇德”,“妇德”的核心思想还是两个字——顺从。《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妇人,伏于人也”,女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服从男人的教导,那才是有“德”的女人。就在李清照出生的时候,北宋朝廷还活跃着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司马光,别看他从小就凭借“砸缸”一举成为熠熠闪光的童星,挺活泼机灵的一个小伙子,长大了偏偏变成了个满嘴仁义道德的理学家。他有句名言,这句名言哪,可是针对咱们女人说的:“妇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对女人来说,最高的道德标准就是柔顺,谁要是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甚至还敢跟男人打擂台,拼个你高我低,那就不是真正的女人,是要挨骂的。
这不,李清照从出名那天开始,挨的骂还真不少。骂来骂去,最让人骂得过瘾骂得来劲儿的就是她的“不守妇德”。宋代有个着名的学者叫王灼,他曾经评论过当朝几乎所有成名的词人。但就是这位承认李清照是当朝第一大才女的王灼,首先就开骂了,说自古以来的大家闺秀,就没见过李清照这么不知羞耻,荒淫放肆的女人!难道李清照真的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或者写过什么见不得人的文字,要遭人如此唾骂?我们倒要来看看,在这帮道貌岸然的老夫子们的眼里,李清照到底什么地方让他们看不顺眼了,要让他们捶胸顿足,大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呢?
说实话,要按当时人的要求,李清照还真算不上什么“三从四德”的模范。首先这一条就不符合要求,哪一条?——妇容!大家可能要不明白了,不是说李清照是个大美女吗,连大美女都还达不到“妇容”的要求,那还要什么样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啊?注意了,这个“妇容”,不是说女人要长一副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打扮得蓝色妖姬似的去勾引男人;而是要求女人收拾得干净整洁,一举一动文雅大方,不该看的人一眼都不能多看,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能多说,不该走的路一步都不多走。
我们常常说五毒俱全:骗、赌、帮、烟、娼,那可都是连男人沾了都没好果子吃的事,可李清照偏偏沾上了一样厉害的——赌。而且她对赌博可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到了执迷不悔的地步。我们看那些迷恋赌博的人,常常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赌得家破人亡,几乎没几个不后悔的人。可李清照赌博赌了一辈子,还真没后悔过,为啥呢?一个字——赢。输钱的号天哭地的后悔,赢钱了谁还后悔呢?
您见过赌博赌了一辈子从来不输的人吗?没见过吧。据我所知,这样的人,除了李清照,还真没第二个。一个赌博从来不输,老赢钱的人,怎么会后悔呢?当然不会。您不相信?不信也得信!这些可都是李清照她自己白纸黑字写下来,留传到今天的,证据确凿。李清照写过一篇《打马图序》,“打马”就是一种赌博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一开篇就教训人说:
你们赌博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赌博没什么窍门,找到抢先的办法就行了,所以只有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也。
要说这样的教训也没啥特别,谁不知道赌博要专心致志啊?不专心要输钱的呀!有的人干别的不见得专心致志,一到赌桌上那可是废寝忘食,忘我投入,赢了的还想趁着手气再多赢点儿,输的人想捞回来!这一点,跟李清照倒有点儿相似。这不,李清照接着就得意洋洋地宣称: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其实,宋代的赌博跟今天也差不太远。比如说,有钱人可以玩赌qiu。宋代有一种体育游戏叫蹴鞠,规则大约就类似于今天的足球。大家如果看过《水浒传》,一定还记得里面有个小人高太尉,就是因为踢球踢得好,巴结上了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一步登天成了炙手可热的权贵。
除了赌qiu,还有赌棋。下棋是不管身份,不管有钱没钱都可以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可以玩,是最雅俗共赏的赌博。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去的时候,慌慌张张居然还没忘了带上象棋。李清照也说“大小象戏、奕棋”都是赌博的游戏,可惜的是,下棋只能两个人玩,不够刺激,所以李清照不怎么喜欢。
当然,除了常见的这几种,赌博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斗鸡啊,斗蛐蛐儿啊,等等等等。李清照在她的文章中列了二十多种赌博游戏方式,不过在这二十几种五花八门的赌博中,有的她嫌太鄙俗;有的嫌只凭运气,显示不出智慧;有的嫌太难,会玩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到对手——整个一赌博界的“东方不败”。那李清照喜欢什么赌博呢?据她自己说,是“打马”。打马具体是个什么玩意儿,现在已经失传,我们没办法知道了。不过据说有人考证出来,打马就是今天麻将的前身,看来,打通宵麻将,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
最神的还不是这个。北宋灭亡后,为了躲避金兵的`围攻,李清照跟着宋朝的皇帝、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就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北宋的两个皇帝被俘虏了,北宋朝廷灭亡了,丈夫死了,前半生千辛万苦积累的一些家产也在逃难中几乎都丢光了,她还念念不忘赌博的事儿。人家说三天不练手生,她是三天不赌手痒啊。所以从逃难的船上一下来,刚刚租了临时的房子安顿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赌ju找出来,赌一把再说!这种赌瘾,抽鸦pian也不过如此了吧?
有人说李清照是个赌棍,还真不是冤枉她,如果嫌赌棍这两个字不大雅观,可以换个词,就像《古今女史》所说的那样,称她为“博家之祖”——赌博的祖师爷。这顶高帽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戴的,赌棍不雅,那就再赠她一个当之无愧的外号——赌神!她可不是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原来李清照写这篇《打马图序》,除了得意洋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精通赌博,她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千万年后的后辈子孙都知道,“命辞打马”这种赌博游戏,就是我李清照开创的啊。“博家之祖”,非我莫属,谁都别来抢啊!
其实,这样爱好,说来一点都不稀奇。我们常常“酒色财气”连在一起说——“色”,李清照的“风流好色”我们已经证明过了;“财”,李清照贪不贪财,我们留到以后再去讨论;“气”,原本就是斗气赌狠的意思,李清照的“赌徒”经历不就是斗气赌狠的最好证明?其实无酒不成赌,何况李清照自称结婚后有一段时间,夫妻俩家徒四壁,家里穷得叮当响,还要经常出入当铺,现金和存款估计不多,但绝对不缺酒和骰子。李清照不缺赌ju参见我们讲过的《赌神篇》,不缺酒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要有个疑问了:你不是说李清照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吗?怎么会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还要经常出入当铺呢?难道她嫁的丈夫赵明诚是个穷光蛋,落魄秀才?难道他们俩也是私订终身后花园,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理说,古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是讲究门当户对的,除非像卓文君那样私奔,否则富家小姐怎么可能下嫁穷光蛋呢?那李清照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说清楚这桩子事儿,还得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说起。
李清照的婚姻确实是父母包办。李清照嫁给赵明诚的时候正好十八岁,当时她的父亲李格非,正在北宋的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做礼部员外郎。在宋朝,礼部主管国家祭祀大典、外交礼仪,还主管各级科考,统管文化教育,职权范围比今天的教育部还要大。而李格非担任的礼部员外郎,大约就相当于今天教育部某个司长。按说,这个官职不小了,而且还是个油水部门,但李格非这个人,天生的犟驴子脾气,常在河边走,偏偏不湿脚,还真算得上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官。
李清照简介及生平事迹详细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
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
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贪腐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贿赂,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一)、李清照经典诗句赏析大全 (二)、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词大全 (三)、关于李清照最好的十首诗词及赏析 (四)、关于李清照经典的诗词及赏析(三篇) (五)、李清照造句,用李清照造句 (六)、李清照声声慢写作背景 (七)、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的特点 (八)、渔家傲李清照背景介绍 (九)、渔家傲李清照写作背景 (十)、李清照的人生名言
李清照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清照是南宋还是北宋、李清照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