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孟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以及孟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知乎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孔子与孟子是什么关系?
- 2、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 3、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 4、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关系?孟子老师是?
- 5、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 6、孟子是孔子的什么关系
孔子与孟子是什么关系?
孟子,有一种说法是子思(孔子孙孔伋)的弟子,在朱熹的《中庸章句序》里称孟子受业于子思,而子思受业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所以也说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虽然儒家传统中,他们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但他们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论语》中所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地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悠闲,他还会说饭菜做得不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剪裁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提出“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天性,而孟子则主张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对“礼”十分重视,提倡克己,复礼,正名,复古;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主张改弦更张,突破“礼”的约束。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中段。
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周礼还有一定的约束力,而战国时候七国准备长期大厮杀。春秋时战争未波及全民,方式如同竞技,没有造成社会全面动荡,而在战国时期,战争已有相当规模,十分残酷,社会全面动荡。两人所处局势不同,也是他们主张不太一样的原因。
我也只是按课本里的简单说一下而已,如果想要知道仔细一点的话,可以去找高三的五册语文课本。
参考资料:课本
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孔子和孟子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是第一层;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开创者和继承者的关系,这是第二层;
孔子和孟子是大圣与次圣的关系,这是第三层。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准确的说,孔子和孟子不是师生关系。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学生,孔子和孟子根本就没见过面,怎么可能是师生呢。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关系?孟子老师是?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应该说是徒孙,因为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徒弟,而且他们相同的理念是比较相同的,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孔孟之道”。孔子有个徒弟叫曾子,孔子有个孙子叫子思,曾子是子思的老师,子思是孟子的老师。
孟子的老师叫孔伋,字子思,尊称“子思子”、“述圣”。孔子之孙、孔鲤之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
孔子是至圣先师,而孟子只算是他的徒孙,如果论辈分,孟子要叫他师公。两人在学术上的主张不同,孔子主张“仁爱”,而孟子主要思想是“义”。
论成就,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是“亚圣”,除了主张不同之外,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远远超过孟子,很多著作都是孔子编纂,译注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做了不朽的贡献,有孔仁孟义的说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孟
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孟子和孔子的关系很复杂也很有趣。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的弟子,可以说,孟子应该叫孔子为祖师爷,孟子是孔子的铁杆粉丝,孟子一生以传承孔子的思想为己任,孟子系统化地完善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下面,我以一篇长文,一篇很有意思的长文,来阐述孟子和孔子的关系!
有什么样的偶像,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其实,孟子是个很高傲的人,他自视甚高,一脸都是大写的不服。在战国时代纷飞的战火中,他游说诸侯,希望他们能够接受“王道”和“仁政”思想:国君善待自己的百姓,百姓敬爱自己的国君,国君之间不是比拳头而是比仁心。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国文化中称为“士”,大多具有一身傲骨,他们往往是以“帝王师”的姿态出现在国君面前,作为一介平民,孟子保持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孟子觉得国君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拥有的只是权杖,而不是道义,因此可以轻视他们;那些朝秦暮楚的纵横家也不值得崇拜,他们不过是依靠阴谋诡计仰人鼻息的“妾妇之道”,所以孟子就鄙视他们;像墨子、杨朱那些风靡天下的思想家也没什么了不起,孟子就痛骂他们是禽兽。总之,孟子是一个高傲的斗士。但孟子对孔子,却充满了崇拜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扶墙,就服孔子”。
在《孟子》一书中,孟子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认为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其实,孔子也是个“追星族”,孔子最崇拜上古时代尧舜禹、周文王、周公等那样的圣贤,而孟子则认为,尧舜禹和孔子比,还差了一点,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所以,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意思是说,自己是孔子的“铁粉”,他想拜孔子为师。但是很可惜,当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好多年了,所以孟子只好向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学习,而子思又是孔子弟子曾子的学生,这样说来,孔子算是孟子的师祖。
孔子最崇拜的偶像是周公,他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做梦都想有周公那样的伟大事业。他一生都在为了恢复周礼的事业而奋斗,最终成了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最终成了儒家学派的“亚圣”,和孔子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
由此看来,正确的偶像崇拜,是推动个人进步的力量。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偶像,可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关键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崇拜偶像。你崇拜明星,就应该知道明星光环的背后有多少艰辛的努力;你崇拜富豪,你应该明白,在成为富豪之前,他们也许有过身无分文的困境;你崇拜科学家,就应该知道他们曾经有过多少次失败;而你要崇拜坏人,那你离成为坏蛋也不远了。学习偶像学的不是他们光鲜的现在,而是他们曾经努力的过往;要的不是表层崇拜,而是精神层面的实质欣赏。
孟子是孔子的什么关系
孔子和孟子不是一个时期的人,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孔子是至圣先师,而孟子只算是他的徒孙,如果论辈分,孟子要叫他师公。孔子和孟子两人在学术上的主张不同,孔子主张“仁爱”,而孟子主要思想是“义”。论成就,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是“亚圣”,除了主张不同之外,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远远超过孟子。
孔子是众所周知的至圣先师,继承周公的“德”,发现了“仁”与“礼”。他把人的价值性(明显不同于巫、鬼的一面)比如说仁义礼智信,高扬了起来。可是,据说孔子死后就“儒分为八”了,孟子、荀子大概就是其中两家的继承者。
孟子作为亚圣,主要发明了孔子的“仁”义。一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性方面进一步做了自己的论证,比如恻隐(仁)、羞恶(义)、恭敬(礼)、辞让(智)等四心,并提出“性善”论。二是明确提出了政权更替的标准是人心向背。当人心不在统治者身上时,造反是合理的。比如说商汤诛桀、武王伐纣。
关于孟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和孟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知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