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秦始皇墓地地宫为什么不能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秦始皇的墓葬为什么不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的真正原因
首先因为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太深,其距离地面深度超过了百米,如果强行挖掘,容易引起坍塌;其次挖掘的成本高,时间长,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地宫面积约2.5万平方米,挖掘时间可能超过40年;最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不宜大肆挖掘,如果不小心,可能造成文物的破坏。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呈矩形,周长3840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内城里即为封土所在。外城呈矩形,周长6210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开挖?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最大的帝陵,关于是否挖掘秦始皇陵,无论在史学界、考古界,还是在民间,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支持者认为应该挖掘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宝库,挖掘秦始皇陵可以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更多的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是反对的。
其实,在笔者看来,秦始皇陵不仅仅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陵更是中华龙脉;虽然这样讲带有风水学术的偏见,但试想一下,秦始皇陵作为我们历史文化一个精神象征,难道我们要自掘祖坟?
面对科技发达的今天,为何秦始皇陵一直不开挖?
首先、法律的明文规定。
皇陵是历朝历代皇帝登基后第一件大事,在封建时代,皇陵的选址和修建不仅关乎国运昌隆,更关于王朝龙脉兴衰;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在皇陵选址时都尤为重要;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皇帝,从13岁继位后就着手开始修建陵寝,一直到秦二世即位后才结束,前后修建近40年,所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更是不计其数。
在上世纪50年代,为研究史学;我们曾组织过专家的考古专家针对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进行过专门的挖掘。
在定陵被挖掘后,出土了众多精美的瓷器、金银器等文物,不仅对研究明朝历史,而且对研究明代发达的手工业都提供了价值参考。
但在挖掘定陵的过程中,也蒙受了无可估计的损失,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不成熟,在挖掘明定陵的过程中,很多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等东西在接触空气后立刻氧化掉了;这种损失不是用经济价值可以来衡量的,这次惨痛的教训,后来明文规定:“针对现有皇陵,以保护为主,除非迫不得已需要抢救性挖掘,否则一律不准主动挖掘”。
至于秦始皇陵为何不挖掘,很简单,毕竟法律已经明文规定,自然秦始皇陵现在不会被挖掘。
其次,现有的技术条件不具备挖掘秦始皇陵。
挖掘一座普通的陵寝所耗费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都是十分巨大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部分案例:
1976年在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发现的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挖掘的最大先秦古墓。
那么秦公一号大墓有多大?
秦公一号大墓是一个“中”字型大墓,长300米,面积5334平方米。
那么,挖掘秦公一号大墓用时多久?
从1976年开始挖掘秦公一号大墓,一直持续到1986年,前后持续十年时间,秦公一号大墓才算被挖掘完毕。
试想一下,78个故宫面积大的秦始皇陵,需要耗费多少时间、人力和物力来挖掘。
在挖掘明定陵时,就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损失了众多文物价值;纵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以现有的科学技术,也不具备挖掘秦始皇陵的条件;仅挖掘秦始皇陵所需要棚顶这一项保护工程,就很难完成;至于其他的条件,更不成熟;仅秦始皇陵陵墓上的封土想要完全移除,就是一场非常浩大的工程,何况秦始皇陵中上百吨水银。
秦始皇陵不仅仅是一座帝陵,它已经是一种民族的精神象征,更因为秦始皇陵下面含有无可估量的文化瑰宝,以现有的技术条件,不如让它静静地躺在地宫下,给我们更多无限的遐想,否则,我们就是民族罪人。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能挖
秦始皇陵墓不开挖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由于有些技术不够成熟,还没有掌握开采以及完美保存的技术。
另一个方面,不管从民族心理,还是民族感情上,站在崇敬先人的角度来看,所以都认为不应该开挖秦始皇陵墓。
扩展资料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秦始皇的墓为什么不能挖?
不主张发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文物保护技术还没过关,不如放在地下自然保存。
挖掘就是破坏
据台湾《旺报》网站2016年9月5日报道称,大陆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等单位,最近共同探勘秦始皇陵,结论是“挖开就是毁灭”。国家文物局人员强调“此次勘探和发掘秦陵没有任何关系”,且“近30到50年内,这个问题要放一放”,让无数皇陵迷大失所望。
文物保护技术不成熟,有机物的保存难度最高,最难保护的是丝绸、壁画、漆器,至于青铜器可能会好一些,但即使如此也会生銹。秦陵史料记载中有“上具天文”,很可能就是壁画,还可能有漆器、铜器等陪葬品。国家文物局目前一般不主动发掘,而是以“抢救性发掘”为主。
扩展资料
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秦始皇帝陵的保护与发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考古科学大工程,在对局部或外围尚且认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对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就考古而言,任何一种对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文物某种程度的破坏或损害。所以,进行的大多是抢救性发掘,比如因施工、被盗等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使文物遭到破坏,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护文物。
因为文物在地下埋藏数百年、数千年,其内部已经形成了平衡状态。一旦挖掘,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就会造成对文物损害。不仅不能主动发掘帝王陵,即使别的地下遗存,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勘探、可以试掘,但除非必须,一般也不会主动发掘的。
特别是对陵墓最关键的部位,比如墓室,迄今的考古收获,还不足以解释墓室的情景,它的基本形式、结构、布局,连基本的解释都无法形成体系。在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挖掘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台媒:中国30年不开挖秦始皇陵 “挖开就是毁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争议—发掘秦陵)
关于秦始皇墓地地宫为什么不能挖和秦始皇的墓葬为什么不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