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培元灸怎么弄的,以及培元灸怎么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用仁和艾知道家用灸提高你的“颜值”!
- 2、来月经能艾灸吗腹部,来月经艾灸灸哪里最好玩
- 3、艾灸减肥灸哪里?
- 4、肚脐眼上艾灸有什么效果?
- 5、腹泻、拉肚子很苦恼?艾灸这几个穴位,简单实用
- 6、冬至艾灸哪些穴位,冬至艾灸的好处?
用仁和艾知道家用灸提高你的“颜值”!
导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颜值也是现代社会的“高频词”。整容?微调?想想都肉疼啊,各位不妨试试艾灸,“艾”久见人心。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自我调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宋代的一幅“艾灸图”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艾灸的保健功效
艾叶具有强烈的芳香药味,辛温走窜,入十二经络,能通达诸经,舒经通络;野生植物艾叶作为一种中药,能调和人体阴阳,又能通理气血,行气驱秽,是药效广泛的一种中药。艾灸在美容保健方面推广使用,具有无损、便捷、有效之特点。
实践证明,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中医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补气益血,协调脏腑,从而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老年人多阳气衰退,应宜施艾灸起到补火助阳,振奋精神的作用。正如《扁鹊心书》云:“年四十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阳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医疗外治方法中的一种。
施灸的原料,以艾叶为主,《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为纯阳之性,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用于防病保健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比针法的前奏——砭石要早得多。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我国古代早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的预防保健灸法。至唐代艾灸保健之法更加盛行,唐代的高寿之人也比较多。孙思邈是唐代享有盛名的医生,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宦游吴蜀,体上常引三两处灸疮,则瘴疬温疟不能着人”。
灸法应用范围广泛,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均可施灸,治疗效果较好,易学易用,经济节约,安全速效,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灸处感觉温暖舒服,十分轻松,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绿色美容养生。下面就灸法应用于美容美体保健方面,逐一作介绍。
艾灸美体和美颜
美体减肥
肥胖症除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是饮食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类食物,并缺乏运动而引起体内热能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形成脂肪堆积而发胖。部分肥胖者可出现肺泡换气受限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女性可伴月经不调,闭经和不孕等并发症。
中医认为:过食甘肥厚腻,贪图安逸或情绪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水湿,痰浊内停,流溢肌肤,蓄积于皮里膜外而肥胖。
艾灸取穴:主穴取三焦俞,阳池;配穴取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用法:艾柱隔姜片灸,每次每穴灸5-6壮,每天1次,15-30min/次,30次1个疗程。
方义:三焦俞、阳池有疏利三焦的作用,合三阴交、地机健脾利湿,大椎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益气补虚;命门滋阳补肾,诸穴合用健脾补肾、化痰利湿以达减肥健身之目的。
加减配穴:腹部塑型:关元、大肠俞、中脘;腰部减肥:天枢、太乙、带脉、肾俞。
艾灸丰胸
乳房体现的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女性在13岁左右,由于卵巢的发育逐渐成熟,乳房渐渐也增大丰满,但乳腺并不发达,这时的乳房只有坚韧的感觉,随着月经的来潮及卵巢雌激素的分泌,乳腺组织,乳液间结缔组织和细胞增多,乳房也会渐渐发育成熟,并且丰满、挺拔。
而乳房下垂则成了女性衰老的重要标记,不但影响形态曲线美,也会给女性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不适。西医认为乳房太小或下垂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降低而造成,中医认为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或脾胃阳虚,肤失濡养造成。
丰胸取穴:关元、肝俞、膺窗。
用法: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
方义:关元培补元气,肝俞补益肝肾,膺窗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临近取穴可以健脾益胃丰胸。
面部皮肤皱纹
人到中年,肌肤胶原蛋白和荷尔蒙分泌开始减少,肌肤逐渐会变得粗糙和失去弹性。虽然女性的年龄渐增会更妩媚,但皮肤的松弛更会让人失色不少,此时如果不加以保养,皱纹便会加深,脸颊下半部也会慢慢松弛。
引起面部皱纹增多主要的原因,与多种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皮肤张力弹性纤维减少,皮脂腺减弱,皮下脂肪减少,局部组织缺氧均能产生、加重皱纹。
中医认为,“阴血不足、肤失濡养、瘀血阻络,肌肤失容”。皱纹发生是与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劳神过度导致的营养不足,精血衰少,皮肤失于濡养,促使皮表产生皱纹。灸疗可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疏通经络、濡肌除皱。
艾灸取穴:百会、阳白、印堂、额修、下关、黔风、扶突、膈俞、肾俞、神阙、阿是穴。配穴:肺俞、脾俞、三阴交、曲池、合谷。
用法: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每次选5-6穴,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1次,30次1个疗程。
方义:阿是穴及邻近穴位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除皱纹;百会益气升阳;膈俞养血活血化瘀;肾俞补益精化血;神阙补益脾胃,培元固本。
黄褐斑
黄褐斑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机体性激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其他如某些药物和疾病,以及日晒等外界物理因素刺激、也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
中医认为:大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决非仅是面部皮肤局部的病变引起。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气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润泽颜面,以及虚火温浊熏蒸颜面均能致生褐斑。因此,只有内外结合、标本兼顾,才能使气血充盛、脏腑功能正常、阴阳协调,黄褐斑才会随之消失。
艾灸取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褐斑局部。用法: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每次选5-6穴,15-30min次,每天1次,15次1个疗程。
艾炷无瘢痕灸:在褐斑区灸 3-7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红晕为度,隔日1 次,7次1疗程。
方义:褐斑局部及临近穴位有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及除斑作用;肝俞疏肝解郁,理气化滞; 脾俞、肾俞调补脾肾,清热除湿;气海益气补肾,调理冲任;足三里健脾益气生血;三阴交调补三阴经,行气活血;太溪滋肾清虚火调冲任。
雀斑
雀斑除遗传因素外,是一种光损伤性 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肾水不足,不能荣华于 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搏,肌肤失于荣润而成雀斑。
艾灸取穴: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阴交。用法: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20min,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
方义:在斑局部疏通经络气血,祛风散热除斑;大椎、曲池、疏风清热,行气活血;三阴交补肝脾胃,凉血活血。雀斑、黧黑斑等常由风邪引起,此方曲池、大椎是防止风邪外袭和祛除风邪的效果较好的穴位。三阴交是足太阴经、足少阴、足厥阴、三阴经交叉的穴位,经常施灸,可以调节三阴经阴血,使阴阳平衡。本组穴位既能祛风以保护面部,又可以调节阴血滋养面部,是标本兼顾的美容灸方。
清除黄气
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正常的面色应该是弱黄色中带红、微白黄红隐隐、白皙明润而含蓄。这表明其阴阳平和,气血充盛,精气内在而容光焕发。但地处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的一些女性,则面如土黄,有的则表现为灰黄色或黄褐色,当地人称之“黄气”,亦有笑称“黄脸婆”的。有黄气的女性,一般多不是病态,更和肝炎等疾病无关,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美貌。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配穴:如关元、中脘、中极、命门、大椎。
功效:培补肾元、温运血行、健运脾胃,血行则淤化,清除积存已久的瘀滞。
用法:用鲜姜切片,直径2-3cm,厚约0.2-0.3cm,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置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时间:20-30min。10次为1疗程。
治疗1个疗程,面色明显改善,退黄显红,2个疗程后,面部光泽犹如换了一个人,大部分肤色红润,面上黄褐色祛除,身体问题大为改善,特别精神饱满,倦意消失,继第3疗程后痊愈,为巩固效果,每周1次,效果稳定。
驱走暗疮
西医认为,暗疮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
中医则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血热蕴结,均能酿成痤疮。
取穴:曲池、合谷。功效: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操作: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艾灸除眼袋
眼睑是全身皮肤中最薄、最脆弱的部位,只有0.06mm的厚度,加上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少、持续不断的眨眼动作及长期曝露在辐射及阳光下,使它成为最容易松弛下坠,造成眼袋。眼周血管回流不畅,造成淋巴代谢减缓,也会使得多余的水分及血液积聚在眼睛下方,形成肿胀,出现眼袋。
治疗:健脾利湿、补中益气,运化水液,濡养肌肤。眼袋取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用法: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次为最宜。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消除黑眼圈
眼眶四周的皮肤不但特别薄弱,皮下组织也特别少,聚集在此的血管又多,皮肤下血流的颜色容易呈现在眼皮上。肌肤的功能需要由血管运送氧气和营养来带动,但由于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容易停滞,当血液流经此处的大静脉时,接近皮肤表层下方就会出现蓝黑色的眼晕——黑眼圈。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湿滞胞睑、肌肤浮肿。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房事过度或产后失调,都会导致黑眼圈的形成。而滋阴补肾、清降虚火、补虚润肤、化瘀通络,是消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
除黑眼圈的取穴:水分、脾俞、三阴交、肾俞。功效: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操作: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次,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
艾灸养生驻颜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 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著书立说。
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王焘在 《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中医理论认为,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调合阴阳、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长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够达到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下面是灸疗最常用的强身、保健和穴位施灸法:养生保健灸穴位: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常用配穴:气海、膏肓俞、神阙。
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这是成年人的保健名穴,一般认为青少年不宜灸,须年过三十方可选用。灸足三里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如《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记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
具体方法是:经常用艾炷或艾条灸两侧小腿的足三里,每次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20-30min。也可在每年的伏天施灸,因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易于调动,所以伏天施灸具有“阳逢阳长”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阳气偏衰的人更为适宜,能预防疾病,强筋壮骨。
关元、气海
气海位于脐下1.5寸,关元位于脐下3寸。二穴对泌尿、生殖系统以及人体免疫机能有重要的调整作用。关元穴又名丹田,内系元阳,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为女子维系胞宫,男子储藏精气之所。因此,常灸二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扁鹊心经》曰:“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十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
灸气海、关元二穴的方法是,用小艾炷灸或隔物灸,每次灸5-7壮,或艾条灸30min左右,每周灸两次即可。
神阙
位于腹部脐中,具有调理脾胃、温肾壮阳,回阳固脱,延年益寿和强壮之功。用于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癫痫,腹痛绕脐,腹泻,久病,小便失禁,妇女不孕男子不育,形惫体乏,年老体弱等一切体虚之证。同时,本穴也有防病治病,抗衰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为中老年保健要穴。
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说明灸膏肓俞对于无病者可起到强身健骨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可起到扶助正气、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具体方法是:采用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每次3-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2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 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操作:艾条灸:每穴15min,3日1次,10次1疗程。
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 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操作:艾条灸:每穴15min,3日4次,10次1疗程。
行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行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02使用艾条灸,一定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 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行艾柱灸更应认真守护和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03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无需处理,任其自愈;如遇有较大水泡,应先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放掉水液,涂上龙胆紫或金万红软膏即可。
04艾条灸毕,应将剩余的艾条套入玻璃试管或将其浸入水中彻底熄灭,这样能防止再燃。
05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
06艾灸毕应为病人盖好衣被,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07凡颜面、五官区域、大血管、粘膜处及热症;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症,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咳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疔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8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过饱、过饥、酒后不宜立即施灸。
09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10灸后如发觉身体不适,如身热感、头昏、烦躁等,可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症状能迅速缓解。
实践证明,灸法用于长寿保健是简便而又切实可行的,实为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一种良方。
来月经能艾灸吗腹部,来月经艾灸灸哪里最好玩
女性朋友在来月经的时候,往往是非常的痛苦的,尤其是那些月经不调或者是宫寒的人,在月经来潮的时候,真的会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艾灸是现在一种十分普遍的治疗方法,对于女性身体调节是有好处的,那么来月经能艾灸吗腹部?
来月经能艾灸吗腹部
经量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淤,一个是虚。淤是由于某种原因,或寒邪或湿邪,客居于胞宫而瘀堵经络,特别是影响冲任二脉的气血交流,导致经量稀少。虚是因为气血本身不足,此时经络是通的,但是由于中气虚弱,气血没有足够的生化之源,经量自然也多不起来。
而艾灸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温,一个是补。温指的是用艾灸的疏通经络作用,可化解并排出经络的淤堵,属于活血化瘀的一个过程。补是指艾灸补阳气、扶正气的作用,艾灸通过穴位、经络给脏腑补充阳气,使之发挥出最佳功能,然后滋生足够的气血,经量自然就多了。
只要你月经量并不是很多,在月经期间也是可以使用艾灸的,如果您平时月经量很多,你就不要使用了,建议您在月经期间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用热水袋暖暖肚子,喝点红糖水,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在来月经期间,避免做艾灸,以免影响月经,平常是需要健康饮食,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在来月经期间避免吃毕冰凉刺激的食物,以免引起腹痛,或者是月经量增多的现象。月经期间注意保暖,注意休息,以免影响月经的量,或者是出现腹痛的情况。
来月经艾灸灸哪里最好玩
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也是女性保健要穴,长期灸疗三阴交,能使人体各系统达到最佳平衡,使人气血旺盛,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灸双腿的三阴交穴,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此外女性艾灸也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
关元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地,也是女子“蓄血”之处,艾灸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对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着。
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减肥灸哪里?
脾虚湿阻和阳气不足型的肥胖,用艾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可选用的穴位有中脘、神阙、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以及带脉上的一些穴位和阿是穴等。胃肠积热型及其他类型的肥胖,使用艾灸治疗,效果就不是很好。艾灸三阴交,可以帮助减肥。它位于脚踝内侧3寸以上,是足三阴经的交汇点,可以调理气血。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命门是补充阳气的要穴,人体阳气充足,不容易出现水肿。除了艾灸,还可以经常用掌心按摩这个穴,命门火旺人就不会虚胖。另外,艾灸减肥起效的时间较长,减肥需要结合饮食、运动、睡眠等一起调节。
肚脐眼上艾灸有什么效果?
艾灸是中医 养生 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而艾灸肚脐的好处非常多,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肚脐眼,就是人体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婴儿出生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
在肚脐上艾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艾灸肚脐的好处
强脾健胃
艾灸肚脐可增强脾胃机能,健脾止泻。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腹泻等 。 利水消肿
艾灸肚脐能激发体内经脉疏通,使气机畅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调理气血
故艾灸肚脐可以调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等症。
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灸肚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全身酸痛,手足麻木等症。
益气补阳,改善睡眠
艾灸肚脐能够益气补阳,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帮助入睡。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惊悸、失眠等。
防病驻颜,延年益寿
脐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适用于体虚,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肚脐的方法
温和灸:
点燃艾条对准肚脐(神阙穴),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感到温热为宜,固定不动,每次灸15 20分钟。
回旋灸:
点燃艾条对准肚脐(神阙穴),距离皮肤约2-3厘米,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往复熏灸,每次灸15 20分钟。
雀啄灸:
点燃艾条对准肚脐(神阙穴),距离皮肤约2-3厘米,像麻雀啄食一样,上下来回熏灸,每次灸15 20分钟。
艾灸肚脐注意事项
肚脐眼上艾灸有什么效果?
一般在回答问题之前,我都会先科普一下问题中涉及到的中医专业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肚脐眼。肚脐眼在中医针灸里面叫神阙穴,它的功效是: 治疗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胃肠的症状,还可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 神阙穴因为针灸消毒不方便,一般用灸法。但是灸法也很讲究,分为艾条灸和艾柱隔盐灸。
下面我来慢慢说说灸法有什么用?
中医认为,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功效。
神阙穴(肚脐眼)怎么灸效果好?
神阙穴可以直接用艾条灸,在肚脐眼上来回灸,直到皮肤略微潮红,感到热就停止。可以温经散寒,治疗虚寒痛经,腹痛,腹泻,阴水水肿等病症。
还有一种方法叫 隔盐灸 。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肚脐部位,或者在食盐上面盖一块薄姜片,然后艾条在盐上面灸。此法需要连续灸,适合那些气虚脱证,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的病症。
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的, 虽然有中医大家认为热病也可灸,但这是很专业的知识了,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普通百姓的话,建议如果是热性病的话,都尽量不要采用灸法,因为艾灸本来是温补的,很容易上火或者加重病症,适得其反。
古法脐灸,和传统的脐灸有本质的不通,看视频。
肚脐眼在中医里,称之为“神阙穴”,胎儿在腹中生长发育,需要从妈妈身上摄取营养和氧气。新生命在孕育过程中,所需的一切物质只能靠胎盘吸附在母体上摄取,通过脐带输送到胎儿体内。婴儿呱呱坠地以后,胎盘和脐带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完成了 历史 使命。
从本质上来说肚脐眼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肚脐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线上,直径约为1.0至2.0厘米。前正中线也叫任脉,肚脐眼就在任脉上。
神阙穴
神阙穴 ,出《外台秘要》。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等多种功效。
神阙穴艾灸的功效
神阙穴属于任脉穴位,它与十二经脉都有一定的联系,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也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且与督脉、冲脉、脾胃两脏关系密切。
1、艾灸神阙穴可疏通全身经络气血、平衡阴阳、培元固本,能维持脏腑功能正常运行。
2、艾灸神阙穴可温中止痛、温阳止泻、升阳举陷,健脾益气和胃,像慢性虚寒性腹痛、慢性腹泻,比如五更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风后便秘,虚型脱肛、脏器脱垂等症状。
3、神阙穴位于任脉,艾灸神阙穴,可温补肾阳、培土固本、利水固脱,对尿潴留、尿失禁、水肿等有帮助作用。
4、疏通气血、调补冲任、温肾暖宫等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等。
5、艾灸神阙穴还能开窍苏厥、宁心安神、回阳救逆,对于虚脱、中风脱证。
神阙穴艾灸的方法
回旋灸、隔姜灸、悬灸、雀啄灸等
神阙穴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最好在白天进行,一般晚上超过八点之后不建议艾灸(特殊情况除外)
2:艾灸前后记得喝温开水,灸后不要碰冷水,不要立马洗澡洗头发
3:单次艾灸时间不宜过久。
艾灸这个东西,我觉得我应该会深有体会,因为去年我那个咳嗽比较厉害,然后就去吃中药,吃西药都不行,后来就开始接触了艾灸。
慢慢的艾灸就把我的那个咳嗽呀都给治好了,自己刚开始去艾灸馆,后来自己去市场上批发一些那种灸条,回来自己做自己知道学为自己究,这是一件很方便,很省事的事情,
我用的就是火的悬灸,现在已经习惯了,觉得用一些在市面上买的那种艾灸包呀嗯,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这艾灸的话,你揪的你感觉你这地方不舒服,他就的时候他会有一种很舒的感觉,就证明你这个地方肯定有有炎症呀,或者是什么的?
肚脐眼也叫神阙穴,像神的台阶一样,内通五脏六腑,是五脏六俯的门户,孩子在未出生前是母体向孩子输送营养的通道。先天重要,后天仍然重要。对其进行艾灸可以增加五脏的阳气或元气,提升五脏的生命力从而增强整个机体的功能和生命力。
我每天坚持艾灸肚脐眼,宫寒痛经,失眠多梦,手脚冰凉,便秘,腹泻。这些效果都可以得到调理,我亲自体验验过
肚脐眼上艾灸改善脏腑曼性疾病,
腹泻、拉肚子很苦恼?艾灸这几个穴位,简单实用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 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腹泻分为两类: 急性腹泻、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 起病急,病程在2 3周之内,可分为水样泻和痢疾样泻,前者粪便不含血或脓,可不伴里急后重,腹痛较轻;后者有脓血便,常伴里急后重和腹部绞痛。
慢性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便稀或不成形,粪便含水量大于85%,有时伴黏液、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 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艾灸治疗腹泻的配穴方是: 天枢、神阙、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
一、天枢穴
位置: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作用: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二、神阙穴
位置: 在脐中部,脐中央。
作用: 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三、足三里穴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四、上巨虚穴
位置: 在 犊鼻穴 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作用: 调肠和胃。
五、阴陵泉穴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 排渗脾湿。
艾灸方法
每次选 4~5个穴位,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 ,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
① 急性腹泻期禁食 ,使肠道完全休息。
② 发病初期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以咸为主,禁用牛奶、蔗糖等。
③ 注意复合 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补充 ,如鲜橙汁、果汁等。
④ 禁酒、忌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等。
冬至艾灸哪些穴位,冬至艾灸的好处?
我国传统中医学讲究“顺时养生”,在不同的季节和节气有着相应的调养方式,例如冬至时节,就是一年之中艾炙理疗的最好时机,那么今天的二十四节气就为你介绍,冬至艾炙以哪些穴位为主,冬至艾炙有什么好处。
冬至艾灸的好处是什么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而民间俗语也有“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节气正值三九天开始,是补阳的最佳时机,而按周易理论,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阳气初生时,需小心呵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
因此,冬至进行艾灸以养护阳气,就成为传统养生的首选。此时艾灸,可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更好地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冬至艾灸哪些穴位:神阙、关元最常见冬至这天艾灸,最适合的穴位就是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关元穴也是冬至艾炙经常选择的穴位,其穴位于神阙下三寸,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的作用。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关于培元灸怎么弄的和培元灸怎么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