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以及诸葛亮为什么杀魏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诸葛亮设计杀魏延,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 2、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那他为什么要杀魏延?原因是什么?
- 3、诸葛亮为何执意要杀魏延?
- 4、诸葛亮为什么决意要杀魏延?
- 5、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诸葛亮设计杀魏延,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诸葛亮和魏延的思想不一致。诸葛亮的作战风格就是比较谨慎,想让蜀国军队平稳地进行打仗想要稳中求进。但是魏延不一样,魏延主张的就是想要继续让蜀军与敌方进行战斗并不打算撤退。所以当时诸葛亮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计划更加顺利的实施,只能想方设法杀掉魏延。当时魏延曾经多次建议诸葛亮把一部分军队交给他来掌管,但是诸葛亮始终不同意。魏延始终认为蜀国军队有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只需要再拼一把,但是诸葛亮始终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在犯险,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如果蜀国打不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的话,很有可能对蜀国造成非常大的打击。诸葛亮需要站在一个全局的观念上为国家进行考虑,但是魏延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两者之间其实是有着非常大的矛盾的。所以当时诸葛亮就设计把造反的名声安在了魏延的头上。重视魏延其实心里并没有想要造反的念头,但是在诸葛亮的巧妙设计之下仿佛已经坐实了这个谣言。诸葛亮当时从中设计杨仪,假借他的手除掉了魏延。可以说魏延的死其实是非常冤枉的,当时他没有丝毫想要背叛蜀国的意思,反而还是想带领军队与敌军作战。其实诸葛亮执意要杀死魏延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两个人的立场不一样。在诸葛亮眼中他不撤兵就是对他决策的一种阻碍,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政策更好的实行下去,诸葛亮只能除掉魏延。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一样,所以也就导致两个人所占的立场不同。除此之外,其实魏延的性格也是非常高傲的。有可能诸葛亮就是看不惯他的这种性格,所以才决定除掉他的。
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那他为什么要杀魏延?原因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要在死后密令马岱斩杀魏延,完全是因为他对于魏延的偏颇看法。
魏延有大才,诸葛亮为了保全自己蜀汉第一名臣的地位,外加上二人面和心不和,所以诸葛亮必须要杀他。
诸葛亮对魏延极度不信任,不信之人焉能留之。
诸葛亮之所以要北伐,就是因为蜀汉偏居一隅,而且先一辈的英才都已没有当年之勇,再继续安乐下去必定亡国。所以诸葛亮必须抱着一丝希望北伐。
魏延提出给他五千兵马,他通过子午谷直逼长安,那么魏军必然大乱,这个时候和诸葛亮里应外合,一定能够成功。
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亮以为此县危,不魏延计。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就能看出,魏延的想法是好的,由他身先士卒,如果能够成功,那么统一大业指日可待;如果失败,诸葛亮也能够从大路驰援。但这条计策被诸葛亮以“过险”拒绝了,连尝试的机会都不给。
想当初马谡请命镇守街亭的时候,诸葛亮眼皮都不眨一下,街亭可是军事重镇,这个险不险?诸葛亮焚香唱空城计的时候,托付的可是身家性命,这个险不险?这样的“险”战诸葛亮都从容应对,而面对魏延提出的奇谋却因为太危险而拒绝了。
让马谡守街亭是出于对他的信任,空城计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不用魏延的计策是对他的不信任。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有大才,但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诸葛亮死后是必须要杀他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杀他,自己的名声早晚被他败坏。
魏延脑有反骨?诸葛亮死后魏延必反?
首先,诸葛亮是个谋士,他是人不是神。其次,刘备在世时对魏延多有提拔,他是有感恩之心的。
最初时,诸葛亮就对刘备说魏延有反骨,不能留他。但是刘备爱惜人才,不仅收留了他,还想把他打造成继五虎将之后的第一人,魏延也确实有这个能力。之后,他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镇守汉中、随军北伐,说他和五虎将比肩一点也不过分。
当初追随刘备没反、刘备死后没反、北伐的时候没反,偏偏诸葛亮临终前掐指一算:“不好,此竖子要造反”,就把魏延给杀了。
魏延可以说是蜀国将领里最后的希望了吧。我十分怀疑诸葛亮是不是有“我亡,国无我必亡,我流芳千古耳”这样的想法。
诸葛亮为何执意要杀魏延?
魏延之死想必是很多三国迷讨论的热点之一,对此,很多人认为魏延之所以被麻袋被杀,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其狂傲的性格。对于这个观点本人是表示赞同,但是除了性格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至于说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认为他是有天生反骨,就显得有些欲盖弥彰。那么接下来就向大家详细解释为何诸葛亮会将他直接杀掉?
诸葛亮死后无人可以制衡魏延
诸葛亮在刘禅时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紧随其后就是武将魏延。可是他的性格有些狂傲,和关羽相比使极其相似,当然在军事能力上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蜀汉政权的顶梁柱。但是在政治经济以及对外交往上就存在很大的欠缺,那么一旦他成为蜀汉朝廷的主政者,那么必然会导致诸葛亮制定的治国策略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在对待东吴这件事情上让他很不放心,同时魏延本人也存在着军事冒进主义的可能。
为姜维铺路
要知道诸葛亮在去世之后,魏延也就是整个蜀汉朝廷当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是从继承诸葛亮路线来看,好像最中意的人选并不是他而是姜维,除此以外,从朝廷上来看,由于魏延性格狂傲与多位众臣都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尤其是在关于撤军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杨仪虽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当魏延被逼谋反消息传到成都时。此时的刘禅并没有立刻下令将其捉拿,而是与朝廷的大臣商量,其实换句话来说,也就等同于希望给魏延下一个台阶。但是没有想到所有的大臣都没有表态,这样一来就充分说明魏延在蜀汉朝廷已经彻底失势。
避免刘禅成为第二个汉献帝
最后一个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对于刘备的承诺,要知道诸葛亮是看着刘禅长大的,经过多年的辅佐,两人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有着不同于一般君臣的感情。但是魏延本人性格狂傲,同时也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然而一旦让他掌握大权,在没有人可以制衡的情况下,也难免不保刘禅会成为第2个汉献帝。所以为了完成当年对刘备的承诺,同时也为了蜀汉朝廷不发生变故,所以还是编个理由将其杀害。除此以外,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立刻取消了丞相开府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个人权力独大,同时也能够起到较好的制衡作用。
诸葛亮为什么决意要杀魏延?
在三国中诸葛亮是个完美的人,可是回顾他的一生一共有两个污点,让他备受后人的争论。其一一个污点就是他在死后还不放过魏延,命令马岱将其杀死。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诸葛亮之所以要杀死魏延,是因为他担心魏延在自己死后反了蜀国,从而导致之后的蜀国内政不稳。
可是魏延的死,真的是因为他有反蜀之心吗?其实并不是。诸葛亮为何决意要杀魏延?别被演义骗了,答案其实很简单。魏延在蜀国中其实是一个很厉害的将领,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就魏延就跟随他一起打江山,因此他受到了刘备的重用。在刘备死后,魏延一直都镇守在汉中之地并没有出现一丝的闪失。
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陈寿在《三国志》原著中称魏延是“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在230年,他还率军进攻曹魏大军,在两军交战中魏延还斩杀了魏国的两名大将。由于自己的功劳还被封了侯。在一年之后,魏延还击杀了曹操的大军三千。在进攻魏国的战争中,他立下了无数的功劳。 魏延在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后,他心中有了一丝飘飘然,甚至觉得自己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当时诸葛亮北伐期间,他还建议子午谷奇谋,不过被保守的诸葛亮给拒绝了。因此魏延一直都认为自己的才华在诸葛亮的手下被埋没了,因此在北伐期间经常会出现不听从诸葛亮命令。
从上面,我们就能够知道为什么诸葛亮要执意要杀魏延了,四个字就能解释——功高盖主。魏延功高有才华,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他能够镇得住魏延此人。但是诸葛亮死后,魏延在蜀国就没有人能够镇得住了,因此将其杀掉是最好的选择。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简单的说,魏延的表现太过强势了,除非诸葛亮在世,否则蜀汉没人能够压制住他,包括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以及后主刘禅在内。
比如说,诸葛亮的遗命让魏延撤退,魏延始终坚持自己的战略意图,坚决不肯奉命。我想当时即便是刘禅从成都发布撤军令,魏延也必定不会买账。
所以无论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或者是刘禅以及诸葛亮接班人蒋琬的角度,魏延必死无疑。只有魏延死了,蒋琬才能真正意义的接替诸葛亮的位置。
魏延跟关羽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两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军事帅才,是蜀汉两个不同的时期最出类拔萃的大将。
关羽早年逃亡在涿郡一带,适逢刘备在涿郡招兵买马,关羽便加入了刘备集团。之后凭借自己的才能与汗水,一步一步坐到了蜀汉第一大将的位置。魏延本为义阳人,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也是靠着自己的才能与汗水,逐渐成长为了后蜀时期的第一大将。
早年,两人都是底层弱势群体,所以他们对普通士兵非常好,善于养兵。但是在对待官员士大夫的时候,两人并不友好,甚至常常自负看不起士大夫,喜欢搞内部矛盾。关羽因此兵败麦城身首异处。
魏延的悲惨结局,多少也受其骄于士大夫的性格所影响。蜀汉大臣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点评了蜀汉的肱股之臣。其中有一句是评价魏延的。原文如下: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杨戏一语中的,究其根本,是魏延自己的性格在作怪。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他跟丞相长史杨仪的恩怨。两人彼此水火不容,常常闹得军营上下乌烟瘴气,矛盾重重。考虑到这两人都是自己的得力助手,诸葛亮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记得有一次,费祎出使东吴,吴主孙权喝醉了酒,无意说出了这么一段话:
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可想而知!魏延、杨仪两人内斗多么激烈,连远在东吴的孙权都尚有耳闻。孙权都知道诸葛亮死后,没人能够压制魏延、杨仪的争斗,会搞到蜀国大乱。诸葛亮作为千古智者,岂能毫无考虑?
诸葛亮对魏延很好,他非常依赖魏延的军事才能,每每重用魏延,将他培养成了后蜀时期的第一大将。魏延所享受的待遇,蜀汉众臣望尘莫及,刘琰与魏延不和,诸葛亮立马指责了刘琰。魏延拿刀威胁杨仪,杨仪哭告诸葛亮,诸葛亮不闻不问。
站在诸葛亮的角度,魏延是蜀汉第一大将,是蜀汉后期的支柱,他并不希望魏延死。但是正如孙权所说,自己死后,有谁能够压制住这个桀骜不驯的魏延呢?诸葛亮不得不为蜀汉的大局考虑。
诸葛亮的遗命: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参考,《三国志·魏延传》
按理说,杨仪只是丞相府的一个属官,相当于诸葛亮的幕僚。在北伐军中,杨仪是没有资格暂领指挥大权的,最有资格接替前线指挥权的只有魏延。但是,诸葛亮并不放心,为了试探魏延,他决定先由杨仪代理。让魏延做断后将军。
难道在诸葛亮的心中,魏延之才,只适合做断后将军吗?显然不是的,他是在试探魏延,在自己死后,魏延能不能够遵从军令。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他当然是希望魏延遵从军令的,因为他不希望蜀汉损失掉这个第一大将。
可惜的是,魏延始终是不服气,在他脑子里浮现了一万个“凭什么”。凭什么诸葛亮选的是长史杨仪?凭什么选的是自己的仇人?凭什么让自己给仇人保驾护航?该是自己应得的东西凭什么失去了?……
带着这一万个不服气,魏延怒气冲冲的跑回了蜀中,并沿途阻击杨仪。他希望刘禅可以给自己做主。他上告了杨仪的罪行。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
但是刘禅、蒋琬等人怎么会支持他呢?接管北伐军的杨仪很容易就搞定了。如果让魏延击败了杨仪,接管了北伐军。蒋琬就该看魏延的脸色行事了。所以蒋琬、董允非常坚定的站在了杨仪一边,刘禅自然是听蒋琬的了。
最终魏延被钉上了反贼的名头,不但自己身首异处,还被杨仪泄私愤夷灭了三族。魏延谋反一事,肯定是被冤枉了。如果他想要谋反,绝不会自己往虎口里送。他可以联结曹军,为自己争得政权。他也可以返回汉中,整顿军马自立为王,没必要操之过急。
在《三国志·魏延传》中,我们可以得知,魏延的冤情,最终应该是沉冤得雪了。原文如下: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陈寿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整理,魏延没有反心的说法,在当世的史料中,已经是有记载的了。
如果魏延不死。对蜀汉未必是好事,首先是内斗问题。别以为只有一个杨仪跟魏延争斗。其他的蒋琬、董允等人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样不会坐视不管,而且他们都会站在杨仪一边。即便最终魏延取得了胜利,也只会给蜀汉留下一个烂摊子。
在不内斗的情况下,魏延接替诸葛亮,蜀国只有两种可能。要么速胜,要么速亡。因为魏延的野心很大,跟诸葛亮谨慎有余的性格截然不同。这种性格有两面性。玩的好就有可能助蜀国速胜,玩的不好则是加剧蜀汉的灭亡。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诸葛亮为什么杀魏延?、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