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年会开幕 主办方供图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重要系列活动之一,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年会暨全球化的纽带:高等教育的未来――全球高等教育管理者论坛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保罗・阿利维萨托斯,瑞士日内瓦大学校长伊夫・弗吕克格尔,韩国高丽大学校长郑真泽分别以视频形式致开幕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作主旨发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马克・莱顿,意大利路易斯大学校长安德里亚・普伦奇佩以视频形式作主旨发言。
张东刚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身处充满挑战、充满希望的时代,高等教育界应携起手来,深入思考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和美好愿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人类关系和国际秩序而共同努力。
张东刚就更好发挥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纽带作用提出几点新的思考。坚持共赢共生,促进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坚持创新创造,促进全球性问题应对研究;坚持协同协作,促进全球战略性人才培养。希望各国高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共同构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学习成长平台,源源不断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世界发展进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坚持互学互鉴,促进文化文明交流融通。希望各国高校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和跨文化沟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人文交流长效机制,做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维护者、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推动者,厚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保罗・阿利维萨托斯表示,全球性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与日俱增,需要各个国家、各行各业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应对;同时也需要大学及其合作伙伴通过推动思维方式进步和鼓励科学创新的方式,采取更加开放的应对之策。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大学应以“合作而非孤立”的方式,超越语言和学科的限制,致力于追求真理、进行对话、实现共鸣。
伊夫・弗吕克格尔表示,人类正处于一个脆弱且面临多重挑战的时代,大学角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次高等教育主题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大学肩负着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即通过增强交流、相互理解与对话反思,提出更加具体的应对挑战之策;努力促进多方合作,塑造并建立社会的韧性,承担起为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的责任。
郑真泽认为,大学应通过科技创新应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高等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各高校应整合全球伙伴,借助世界各地高校组成的联盟、国际组织等平台协调合作,助力综合性大学在汇集、交流、激励中成为创新与进步的摇篮,给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引领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林尚立指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各国人民通过主动交往和积极交流,共同追寻人类普遍福祉。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才能赢得未来,造福人类。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必须有强烈的人类关怀,把握全球化发展大势,胸怀人类前途命运,全球高校应携起手来,超越国界,放眼全球,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深化合作交流,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以更有力的姿态推动学术领域的跨国界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论坛设“全球化新格局下的高等教育多边主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构建面向未来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三场分论坛,六个分会场。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爱尔兰、德国、俄罗斯、瑞士、意大利、英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32所知名高校及机构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高校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本次论坛。
据悉,2019年11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和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首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目前有24家成员单位,包括15家正式成员单位和9家观察员单位。(记者 高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