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白居易为何写出长恨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 2、白居易写《长恨歌》的目的是什么?
- 3、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创作由来是什么?
- 4、妖猫传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 5、李隆基才刚死几十年,为什么白居易就敢写《长恨歌》?
- 6、白居易写《长恨歌》的目的是?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扩展资料: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恨歌》
白居易写《长恨歌》的目的是什么?
大抵分三种:
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
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
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创作由来是什么?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
妖猫传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电影《妖猫传》中白居易之所以写长恨歌是为了揭示出白居易同样爱着杨贵妃,虽然他们相隔了20多年,电影是以白居易写夜猫传为线索来展开的。”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妖猫传》:盛唐时期长安城接连发生妖邪灵异事件,癫狂诗人白乐天(黄轩饰)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染谷将太饰)相遇长安,两人紧跟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却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随着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大唐繁盛绚烂的景象与时代隐痛被一一揭开,呈现出一幅妖怪、诗人、皇帝、贵妃共同交织的大唐盛世图 。”
李隆基才刚死几十年,为什么白居易就敢写《长恨歌》?
白居易敢写《长恨歌》这首诗,需要结合唐朝言论自由的大背景以及这首诗虽然是讽刺唐玄宗李隆基当时用的是借古讽今的手法来分析。其实现在我们欣赏古代诗人的著名佳作,第一件事就是要理解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诗人自己的人生际遇,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诗文的描述看到诗人最本来的想法。
言论自由的唐朝
对于各代佳作最好的概括就是唐诗宋词,可以说古诗这个写作题材在唐朝的时候达到了它的巅峰。可以说在唐朝时期不仅中原的经济空前的繁荣,文人墨客的佳作也是迅速发展。但是唐朝古诗的著名诗篇频频涌现也是有它的时代背景在哪里的。
可以说唐诗不仅出名,书写的内容也是很大胆,要是把唐诗的内容放在其他朝代可以说让人想都不敢想。可以说唐诗这么著名的根本原因就是唐朝的言论很自由。
其实白居易的《长恨歌》放在唐朝来说肯本不是事。就拿杨贵妃来说在他生前就有很多诗人用诗作来批评她,甚至说在唐朝文人用诗作讽刺皇帝都没事。所以这就是白居易写作的背景。
借古讽今的手法
当然评议帝王的诗,白居易在写的时候还是运用了特殊的手法。在《长恨歌》的首句白居易刻意给人定了一个基调,告诉你们我写的是汉唐的事,你看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多么重要呀!
可以说《长恨歌》这首诗虽然明明讽刺的唐玄宗李隆基,但是我又没有指明道姓,就是李隆基的孩子为了自己先祖的名声也不好对号入座。白居易这首《长恨歌》就是想通过借古讽今的写法,讽刺李隆基为了自己的爱情把唐朝的开元盛世都给毁了,更是给百姓带来了战乱之祸。
各位读者,对于白居易敢写《长恨歌》的原因,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白居易写《长恨歌》的目的是?
大抵分三种:
其一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
其二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居易为何写出长恨歌、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