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是刘备文,以及什么是刘备文言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网站刘备文
- 2、刘备文是什么意思
- 3、刘备文不行,武不行,还没钱,他是怎样成就霸业的?
- 4、刘备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天下呢?
- 5、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羽张飞,刘备为何不能像刘邦一样统一天下?
- 6、刘备是文将还是武将
什么网站刘备文
刘备文不是一个网站,刘备文是一个小说软件的名称。刘备文小说app是一款十分给力的小说阅读器。本软件收集了大量的小说资源,各种题材和类型的小说都有,有了它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小说看了,你还在等什么还不快下载。
刘备文是什么意思
刘备文学这个词可以把它分开来理解,可能这样就比较通俗易懂,比如说,刘备,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是皇叔的身份,文学也就是说是书本之类的意思,连接起来就是“皇叔文学”也就是说,这个刘备文学的意思就是黄书。
这个和之前的那个脆皮鸭文学差不多,脆皮鸭的拼音缩写就是“cpy”但是如果再把这个cpy拼成拼音的话就是“cha pi yan”的意思了。
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看的非常透彻了?其实这些词就是因为单纯的说可能有点太露骨,所以就委婉的一点,这样也方便理解。
刘备文不行,武不行,还没钱,他是怎样成就霸业的?
建安24年,也就是公元219年,58岁的刘备在汉中称王。据说曹操知道后大骂:“他一个织席卖鞋出身的小儿也敢称王?他配吗?”因为那个时候的曹操也是刚封魏王不久,而孙权称王更是在好几年之后了。
细读东汉末年这一段历史,才发现同辈人中,刘备出身比不上袁绍、袁术,勇武比不上公孙瓒、吕布、孙坚,先发优势比不上刘表、刘璋,至于同曹操的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但最后能够凭一己之力雄据一方,同曹操、孙氏父子创立的基业成鼎立之势,不可谓不令人叹服。
然究其根本,仍在于此人怀非常之志,故能不苟于富贵,不桡于挫败,不满于小成。至于史书上说他温和宽厚、礼待下人却未必是他成功的关键吧。
-1-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被人一口一声尊称为刘皇叔,不了解的人还真的以为他是皇亲国戚。其实刘备的出身相当一般,同袁绍、袁术、曹操的出身没得比,比孙坚的出身可能还差一些。
刘备就算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但经过了这么多代,皇亲的血脉是非常非常疏远的了。刘备的祖父只做到过县令,父亲最多可能在郡县里面做过小吏,而且很早就过世了。父亲过世后,刘备就靠同他母亲一起编织、贩卖草鞋草席为生。他的近亲家族在当地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势力。
袁绍、曹操他们就不一样了。袁绍、袁术不但是高官子弟,袁家更是世族大家,连续四代都有人人位列朝廷三公,为汝南郡的第一大族。他们的叔父袁隗就是当时朝廷的太尉,三公之首。
曹操的家世尽管没有袁氏那么显赫,但曹操的祖父曹腾作为宦官近臣服务了4代皇帝并由此被封为列侯,曹操的父亲曹嵩也官至太尉,所以曹家在沛国的谯县(今亳州)一带怎么也算是有实力的新贵。
另外曹嵩是从当地的夏侯氏过继到曹氏的,所以夏侯氏一族也是曹操的家族势力。这从曹操东征西讨中,最亲信、得力的除了曹洪、曹仁等外就是夏侯惇、夏侯渊等夏侯氏的人可以看出端倪。
孙坚的家族世代在吴地,算是富春(现在杭州的富春)一带的大族。虽然在东汉朝廷中没有什么高官,但在吴地的郡县里还是很有一些影响。
这种出身的背后其实是各种资源。所以刘备这种出身,起步低,能借用的资源少,基本上靠自己白手起家。
中平元年,24岁的刘备在别人的资助下拉起个小队伍攻打黄巾军,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而这一年,曹操被任命为朝廷的骑都尉(职位相当于郡守),袁绍、袁术被大将军何进辟为幕僚,孙坚成了中郎将朱儁的军事参谋。至于年纪稍大一些的刘表,当时已经是因为党锢案而名满天下的了。
-2-
不但出身不行,刘备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似乎也不怎么的。小他一辈的曹丕就很看不起他。
夷陵之战开始后不久,由于东吴陆逊的坚守不出,刘备只能在狭长的地带依山扎营,打起了持久战。
坐山观虎斗的曹丕说,刘备不会打仗,哪里有连营八百里而可以据敌的。《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是这样说的: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这当然可以看成是刘备攻东吴心切,加上年纪大了,出的昏招。但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屡遭败绩。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35岁的刘备从陶谦手里友情得到徐州一带之后,本来算是勉强有了一块自己的根据地,不料连连败给袁术、吕布,不但弄的自己丢盔卸甲,老婆都被俘虏了好几次,最后不得已投靠了曹操。
同曹操这种战斗力极强的大神交锋战败算是正常的话,连袁术、吕布都不是敌手,可见其军事能力的确一般了。
曹操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打袁绍的官渡之战、打袁尚三郡乌桓的柳城之战、打韩遂马超的潼关之战都可以算是经典。
汉献帝时期北方的统一,绝大部分都是靠曹操亲自领兵打出来的局面。史书上说他从小喜读兵书,还自己写过兵书,看来是确有其事的。
孙坚、孙策父子在这方面也很强。年轻的孙坚就因为突出的军事才能被朝廷主将朱儁选为军事参谋攻打黄巾军,后来又跟随张温平定关西的西羌。讨董卓时,孙坚在长沙太守任上举旗起兵,一路攻南阳伐颍川进洛阳,可谓身当百战有勇有谋。
孙策小小年纪,更是凭一己之力,率区区之众,三两年内席扫江东、平定六郡,打下一大片江山。他临死时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的确,孙坚孙策长于战,孙权长于守。
当然刘备也打过一些胜战,如赤壁之战、取西川、定汉中,刘备都赢了。不过都不能看成是刘备个人军事才能的过人之处。
应该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最终取胜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曹操军队遭受了瘟疫;夺取刘璋的西川靠的是不光彩手段;定汉中杀夏侯渊主要是兵力方面的绝对优势。
-3-
但就是这个出身平平,才堪中人的刘备却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心怀非常之志,决不苟容偷安,也不因挫败而气馁。
陈寿在写完《先主传》后评价他: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我觉得这个评价就不是很确切,正是折而不桡,终不为下成就了刘备,怎么会仅仅因为避害呢?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备带领小部人马离开袁绍集团投靠到荆州刘表旗下。有一天,有个叫许汜的名士从外地来,刘表、刘备同他一起谈论、点评天下的人物。许汜同陈登是旧交,评价陈登说,陈登这个人江湖习气重,豪横不检点。刘备就问他这么说有什么依据。许汜就说,我曾经在战乱的时候路过下邳去看陈登,他居然不怎么搭理我,还自己在大床上睡觉,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听后,哈哈大笑,说,陈登对你算是客气的了。朝廷已经颓败到这个地步,你这个国之名士只顾着自己买田买房,毫不顾及朝廷的安危利害。要是我呀,会自己睡在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在地板上,才不会是上床下床的区别。
刘备的不苟安于个人的富贵,从这个求田问舍的故事中可得一窥。
正是不苟安之志,刘备不管是依附曹操身在许都,还是依附袁绍、刘表时都没有苟安图生,而是想着如何才能发展壮大自己,拥有自己的基业。
正是这种非常之志,刘备才能屡遭挫败而能奋起,辗转依附而不以为耻,面遭讥讽而无愧色。
所以后来,即使是占有了荆州、西川,也不忘抢占汉中,进窥关中。
刘备的这种进取不断不但刘表、刘璋之流所不及,后起之秀孙权在这方面也显得逊色很多。
诸葛亮、姜维的确是他真正的事业继承者,把这种进取延续了下来,七出祁山、攻关中、战陇西,力图长安洛阳,尽管力不从心,非议不断。
-4-
建安13年(公元208年)冬,面对曹操的大军,再次落荒而逃的刘备一路逃到了长江的边上。
在长江边上,为了对付曹操,拥有江东之地的孙权成了刘备坚定的盟友;在长江边上,孙刘联军用火攻烧毁了曹操仓促组织起来的战船;在长江边上,北方来的曹军因不习水土大面积染上了瘟疫。
曹操主力被迫退回到汉水北岸,刘备终于有了南郡这块自己的立足之地。他把自己的大本营安在了长江南岸边上的公安,以此为根据地开始了南征北讨、西进东联的战略扩张。
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这条大江给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当然,为了这次机会的到来,24岁就开始招兵买马攻打黄巾军的刘备已经整整坚持了23年。
刘备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天下呢?
刘备没能全面复兴汉室,并不是因为缺少文臣武将,而是缺少真正的帅才,还要看当时全国的局势。
武将如云,缺少帅才
刘备文有卧龙雏凤,武有五虎上将。
但是,所谓卧龙雏凤的诸葛亮,他仅仅有韩信之韬略,却无韩信之胆识,诸葛亮有萧何之谨慎,却无萧何能够举荐贤人的“大公无私”。
可以说诸葛亮武不如韩信,文不如萧何,格局太小,气势先天不足。
五虎上将是褒义词吗?
我看是在说反话而已,张飞就是一介武夫,意气用事,最后居然不能自保,而死于部属之手。
关羽一味逞强,胆气如虹,却义字当头,只知春秋左传,不精于兵法韬略,大意失荆州,最后命断麦城。
赵云武功盖世,英雄救主,可与项羽比肩,却不见得有什么高超的谋略,亦非韩信之帅才。
马超,英雄豪杰,边疆悍将,诸葛亮招降纳叛而得之,虎豹熊罴而已,谈何兵法韬略。
黄忠老将,也是赳赳武夫而已,而且年老力衰,还不如其它四虎。
为何刘邦手下大将不称“五虎上将”,可以说是历史学家对刘备武将的精辟概括,“虎”代表缺乏智谋和韬略,“上”代表骄傲自大而已。我的理解就是“五虎上将”还不如“大将”更有雄才伟略。
汉末天下局势不是战国七雄,而是三足鼎立,很难一家通吃
汉末的天下,非常的不利于统一,而且曹操不是王莽这样的一介书生。
东吴的孙权也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尽管刘备有诸葛亮的辅助。还有张飞、关羽、赵云、马超等五虎上将的辅佐。也不可能战胜北方实力雄厚的曹操集团,以及根基深厚的孙权集团。
我们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汉王朝已经经历了400年的历史。汉朝很多的官员已经严重的腐化。
再用汉朝的旗帜已经不能够团结和号召全国的英雄豪杰。
刘秀当时正处在汉朝200多年的时间,汉朝气数未尽,还有东汉中兴的机会。
毕竟一个朝代不会存在太久。
超过300年的朝代都非常少见,所以汉朝有400年的江山,这也是很多英雄人物认为汉朝也快要寿终正寝,所以对汉朝已经不抱有复兴的希望。
刘备建立的蜀汉,只能被认为是汉朝的回光返照而已。
再来看一下地利,蜀汉政权,只适合防守,不适合进攻。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诸葛亮的北伐实际上是从下向上进攻。这样的地理形势是不利于诸葛亮北伐的。
然后再来说一下人和,说到人为的因素,大家知道,东汉末期的门阀制度已经越来越发达。
在九品中正制下,文人的很多世家大族,几代人垄断政府的各级官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都已经形成了一种“世代为官”的现象,比如袁绍家族就是“一门三公”。
汉末士族非常的发达,形成了很多依附阶层。也就是说东汉末年表面上是统一的封建王朝,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诸侯割据的一种格局。
起码在经济上形成了一种具有非常独立性的一些经济组织。
比如大庄园制度,很多大家族势力隐藏了很多的人口,汉朝衰落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比如曹操,他的很多兵马本来就是他的家族武装,他也是一个大门阀,他的家兵都有几千号人。
所以说军队家族化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而且朝廷的官职也是世袭化。这种长期的分裂局面是很难再回到大一统的轨道的。
总而言之,刘备文有卧龙雏凤,武有五虎上将,却无帅才相助,加之汉末地方割据称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它不是短暂的武装割据,而是一种军队家族化、官职世袭化的比较稳定的封建割据,所以最终刘备努力奋斗一生,也没有实现天下的大一统。
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羽张飞,刘备为何不能像刘邦一样统一天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三国时期唯一进入武庙十哲的人,更是名扬历史的千古一相,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三国最著名的战略,没有之一,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力挽狂澜地拯救了蜀汉,恢复蜀汉国力,并五次北伐曹魏,被司马懿称赞为天下奇才。
庞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被水镜先生司马徽称赞为排名第一的南方士子,后来成为刘备的谋士,在刘备夺取益州之时,庞统出了不少计谋,庞统号“凤雏”,诸葛亮号“卧龙”,两人都成为刘备手下的智囊。
关羽是三国第一名将,与张飞一起被称为三国唯二的万人敌、熊虎之将、为世虎臣,三国诸多名将之中,关羽、张飞的评价最高的,后世评论武将勇猛,就说他像关羽、张飞一样勇猛,两人已经成为勇猛的代名词,关羽万军之中斩颜良、襄樊之战威震华夏,张飞当阳桥前退曹军,宕渠之战败张郃,都是经典之战,两人都是刘备最亲近的战友兼兄弟。
刘备文为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武有万人敌关羽和张飞,为何不能像刘邦、刘秀、朱元璋一样统一天下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刘备手下的人才太少了。
想在成就大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网罗天下的人才,刘备虽然有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这样的智囊与猛将,但是刘备除了这四人之外,还有什么人才呢?刘备手下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就拿刘备与刘邦、刘秀、朱元璋来比一下吧,刘邦手下有张良这样的战略级别谋士,有萧何这样的政治与后勤人才,有韩信这样的统帅之才,刘备手下的谋士庞统显然比不上张良,诸葛亮虽然超过了萧何,但是关羽显然比不上韩信,这还没完。
刘邦还有陈平这样不亚于张良的战术级别谋士,刘备有法正勉强比得上陈平,刘邦还有曹参、周勃、樊哙、灌婴、靳歙、傅宽、郦商、柴武这样骁勇善战的将领,光是汉初的功臣,不算异姓王的话,还有143个列侯,都是有真实功劳的,刘备虽然有魏延、赵云、黄忠、马超等将领,但无论是将领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比不上刘邦。
而且刘备在同一时期手下的人才也是远远不足的,刘备早年在北方闯荡时,只有关羽、张飞二将,后来有了赵云,拿下荆州后,刘备又有了黄忠、魏延,拿下益州后,刘备又有了马超,刘备手下的将领不是同一时期投靠刘备的,但刘邦就不一样,刘邦手下的大多数将领都是在短时间投靠刘邦的。
这个很重要,如果刘备在北方闯荡时手下就有很多将领,那他的创业之路就会完全不一样,你看刘备手下的谋士最能说明问题,庞统投靠刘备仅仅2~3年时间,就战死沙场,刘备没了谋士,这个时候法正出现了,法正投靠刘备七八年后也去世了,刘备身边再也没有重量级的谋士,但是刘邦身边却有张良这样的战略级谋士,还有陈平这样的战术级谋士,都是同时存在,这就是区别。
再看刘秀与朱元璋这样的帝王,其手下同样是人才济济,刘秀手下有云台28将,朱元璋手下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蓝玉、汤和、沐英等将领,有李善长、刘伯温等智囊,明朝开国分封功臣就分封了104个公爵与侯爵,这不是刘备所能比的。
就算是与刘备同时期的曹操、孙权手下的人才也是远超过刘备,曹操手下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大谋士,又有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样的宗亲将领,还有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这样的中层猛将,还有李典、满宠、文聘、庞德、朱灵、许褚、典韦这样的基层将领,可谓是人才济济,刘备连曹操五分之一的人才都没有。
刘备手下缺少人才的原因之一就是刘备势力过于弱小,而且还是远离中原,偏隅于南方的政权,自古以来,华夏的人才大多都居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在当时被曹操占据,人才大多跟了曹操,而人才是创业打天下的根本,没有人才,缺少人才是刘备不能成功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二、刘备的敌人过于强大。
刘备的敌人有曹操、孙权,他们的实力都比刘备强大,刘备在没有一寸地盘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占据了天下十三州中的八个州,并且控制了黄河北方与中原地区,成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势力,几乎是同一时期的孙权,则接了他哥哥孙策的班,占据了江东六郡,而刘备呢?
当时的刘备正投靠刘表,以雇佣军的形式出现,为刘表镇守荆州北部疆域,刘备没有自己地盘,虽然在暗中扩充自己的部曲,但是时时受到刘表的肘制,最为重要的是刘备没有属于自己可支配的地盘,没有地盘就没有根据地,也就不能光明正大地收取赋税和征召兵员,就不算是独立的势力。
这样一比较,就会发现刘备的实力与曹操、孙权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虽然打天下实力强大并不一定就能赢,但是没有强大实力做后盾,是肯定赢不了的。
再来看看刘邦的敌人,主要就是项羽,项羽在起初确实强大,但并没有强大到后来曹操的地步,项羽只是作为天下名义的共主,天下诸侯并不是全部服他,刘邦在反秦战争中已经成长为天下第二大势力,是仅次于项羽的,而且刘邦打败了所有其他的小势力,并联合起来对付项羽,利用战略优势来消耗项羽的战术优势,最终打败项羽。
刘邦的实力虽然不如项羽,但差的并不多,而且刘邦有稳定的后方基地,有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个大粮仓,有萧何源源不断提供兵员与粮草,所以刘邦能成功,而刘备不能。
刘秀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刘秀在独自之后的势力虽然不算大,但是他巧妙避开了强大的敌人,在北方发展自己的势力,拉拢北方豪族,建立忠于自己的政权,刘秀在北方建立的势力并不亚于他的敌人,而他的敌人绿林军与赤眉军反而自相残杀,最后刘秀坐收渔翁之利,打败赤眉军,再逐一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天下。
朱元璋在势力弱小的时候,采取了一种保存实力并观望的战略,这就是“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等到朱元璋的敌人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朱元璋开始出击,一个个打败他的敌人,夺取了天下,朱元璋的势力也是从小发展到大的,而且是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最为重要的是,后期的朱元璋实力已经是整个天下数一数二的。
实力是成功的基础,虽然刘备与刘邦、朱元璋一样是白手起家,又与刘秀一样是以皇族身份起兵的,但是刘备的实力起来得太晚了,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才有了自己的地盘,也就是荆州南四州,然后又向孙权借来了南郡,虽然地盘暂时壮大了,但是与孙权之间因为荆州的归属产生矛盾,这也是后来孙权偷袭荆州的原因之一,同样是刘备失败的原因。
三、刘备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时势。
刘邦、刘秀、朱元璋时期的乱世,整个天下都变得动乱起来,比如刘邦时期,反秦就是正义,只要反秦就能一呼百应,马上发展壮大,包括刘邦的对手,差不多也是同一时间起兵的,大家发展的时机差不多,就看谁更有谋略与能力了。
刘邦时代整个天下的秩序完全被打乱,秦朝灭亡后,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治秩序,各势力之间一直在混战,直到统一为止,当时没有一家独大的势力,而且因为战争导致人员流动性极强,后来逐渐形成了项羽势力最强,刘邦次之的形式,刘邦只要打败了项羽就能统一天下。
刘秀与朱元璋时期与刘邦时代有些相似,都是农民起义造成的整个天下百姓都来反对旧王朝,旧王朝已经失去存在的形势与人心,必须要建立一个新政权来代替旧的,刘秀与朱元璋都利用正确的战略、合理的用人取得了成功。
但是刘备时代就不一样,东汉末年只是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而已,地方势力并没有失去崩溃,反而强大起来,或者说朝廷被地方势力所控制,比如董卓、李傕、郭汜、曹操、袁绍、刘表、刘璋、马超这样的割据势力,都是从东汉旧政权中出来的,刘备时代想统一天下,难度是最大的,必须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攻取。
刘邦、刘秀、朱元璋都是由农民大起义开始,继而推翻旧朝廷,然后就是起义军内部争夺天下政权,而三国时期是各地方势力割据一方,相互争夺地盘,这些地方势力原本就是旧政权的官吏,使用着旧政权的名号、官职、制度,有能力的地方势力就争夺天下,比如曹操、袁绍、孙权,没能力的地方势力就割据一方,安心当诸侯,比如刘表、刘璋,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局势。
刘备时代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消灭所有割据势力,这项工作曹操一直在做,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刘备联合孙权打败了,于是曹操失去统一天下的能力与局势,就连曹操这样强大的诸侯都做不到统一天下,那实力更加弱小的刘备怎么能做到呢?
而且当时的天下士族势力崛起,想要夺取天下,就得争取士族的支持,刘备虽然一心想拉拢士族,但可惜偏安一隅,没有多少士族愿意支持刘备的,而在曹操的控制区 ,曹操对待士族的态度是既用又打击,所以士族也不是太支持曹操,所以曹操也没能统一天下,刘备就更不能做到,当时的局势就是不容易统一天下。
刘备是文将还是武将
刘备文也不突出,武也不怎样! 三国演义中,从没说刘备斩杀哪个敌将,他的兵器为双股剑,也没有和谁克厮杀过(除了虎牢头三英战吕布,露了一下脸),此人最擅长笼络人心,可以定义为文强于武!
什么是刘备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刘备文言文、什么是刘备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